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SH050)
-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翠萍罗遐周璇罗丹罗丹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影响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意愿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意愿的因素。方法利用四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未来养老选择的因素尤其是居住安排这一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居住安排会在养老服务需求上产生差异。但是,选择与已婚子女分开,和配偶独住,不仅是多数人的现实状况,也是人们未来养老时对居住安排的主流意愿和趋势。结论老年时独自(与配偶)居住,并依靠社会化养老服务或自我服务成为城市居民未来安度晚年的主流意愿,未来的居家式社会化养老支持体系亟待加强。
- 吴翠萍
- 关键词:居住安排养老意愿
- 家庭结构变迁中的养老方式转型升级被引量:6
- 2013年
-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带来了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化与空巢化。家庭结构的这一转变影响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使得老人在家庭中地位下降且难以获得充分的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也正因此,加强社会化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服务还没有很好地承接从家庭转移出的养老功能。因此,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完善社区组织和服务,积极发展特色化市场服务供给,实现我国养老方式的转型升级,迎接家庭结构变迁所带来的养老挑战。
- 吴翠萍罗丹
- 关键词: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养老方式
- 公共服务的阶层差异化认同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转型中的一个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本文从江苏13个省辖市等额抽取2580位居民进行访问式问卷调查,经由交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了传统的制度性樊篱依然横亘在不同职业类型和阶层中,出现了对公共服务的阶层差异化认同,并进而论证了对公共服务产生认同差异的可能影响因素。文章认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根据各阶层需求,解决其基本所需问题,在提升各阶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前提下,着力缩小阶层差距,弥合各阶层的认同差异,促进各阶层和谐发展。
- 吴翠萍
- 关键词:公共服务社会阶层
- 城市居民的居住期望及其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以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江苏省四个城市随机抽取813位居民进行访问式问卷调查,以居住安排与养老方式的关系作为分析视角,从个体特征,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结构状况,养老观念等几个纬度出发,经由交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具体阐明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期望和养老意愿的现状,并进而论证了影响他们做此选择的可能因素。多数城市居民老年时将独自(与配偶)居住,依靠社会化养老或自我服务可能会成为城市居民安度晚年的主流形式。
- 吴翠萍
- 关键词:养老方式意愿
- 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被引量:2
- 2014年
- 就业质量的提升与良好的就业稳定性紧密相关,对于大学生就业,不能光看就业率,就业质量亦非常重要,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应纳入政府考核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指标之中。提升就业稳定性对于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企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大学生要做好职业规划;高校要提高教育质量;企业要以员工为本;政府要担当责任。
- 李冰仙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就业质量
- 基于风险视角的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前我国失独家庭规模已超百万,加之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空巢化相重叠的时代背景,这类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通过定性访谈及参与观察发现,失独家庭存在物质上贫困、生活上无人照料、老来孤苦无依、精神慰藉缺失、家庭关系不和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当,将会出现失独家庭对社会进行报复的风险。为此需要动员国家、社会以及公众的力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法律权益保护,增加政府服务购买,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加强失独团体互助,确保失独家庭摆脱"老无所依",实现"老有所养"。
- 周璇吴翠萍
- 关键词:养老弱势
- 近代女性自我发展研究——基于家庭中心的演变过程的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围绕"父子轴",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即女性的"三个自我":女儿、妻子、母亲。近代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运作模式以及两性社会分工和权力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刺激了传统女性走出家庭中心,家不再成为女性的场域边界和道德束缚。近代女性走出家庭中心有3种途径。近代以来女性在解放和发展历程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难;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容易,实现社会自立、人格独立难;拓展社会领域容易,维系公私领域中角色的平衡难。
- 王建辉吴翠萍
-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中间组织”发展问题
- 2011年
- 中国新农村建设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现代化的中间组织?很多中国学者正从各个角度探寻着答案。福山从"信任"、"自发社群力"到"中间组织"再到"经济竞争力"的逻辑推理可以给该问题的探究以新的省思。中国农村社会"中间组织"的发育成长困难重重,并不能完全用经济学予以审视。中国农村的社会信任度、自发社群力等社会资本组成要素是农村中间组织衍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些障碍的克服一定程度上需要国家的介入。因此,若要构建中国农村的"中间组织",首先要理清中间组织与国家的关系。组合主义(corporatism)的框架为此提供了可能。
- 吴翠萍
- 关键词:信任
-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7
- 2013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也进一步凸显。"四二一"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失独风险等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现状,使得独生子女父母在老年期面,临养老困境。引用已有研究资料,依据独生子女父母在不同生命历程、家庭居住形式以及家庭结构中表现出的不同养老需求,进行了归纳和综述。
- 罗丹
- 关键词:独生子女养老问题养老方式
- 新农保制度下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实证分析及其政策启示——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5
- 2012年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作为正式支持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描述了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发现养老金水平太低,不能成为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老人主要依靠子女、自我养老或者家庭养老;老人生活照料靠老伴或者子女;老人的家庭关系和睦、子女孝顺,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缺少社区活动;老人心理孤独感不强,但是高龄老人感觉子女孝顺程度低,而且孤独感强;老人总体幸福感较高。这些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 罗遐李槿操尚
- 关键词:新农保农村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