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121241)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建军全智慧孙冬梅涂瑶生赵自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川乌
  • 4篇制川乌
  • 4篇生物碱
  • 2篇生物碱类
  • 2篇近红外
  • 2篇碱类
  • 2篇光谱
  • 2篇光谱法
  • 2篇红外
  • 1篇对二甲苯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物碱类成分
  • 1篇水分含量
  • 1篇酯型
  • 1篇酯型生物碱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耳肿胀
  • 1篇漫反射
  • 1篇近红外光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广东省中医研...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省中医药...

作者

  • 5篇全智慧
  • 5篇张建军
  • 4篇涂瑶生
  • 4篇孙冬梅
  • 3篇赵自明
  • 1篇王洛临
  • 1篇黄雪君
  • 1篇周瑞玲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草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制川乌提取浓缩过程中单酯型生物碱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法对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的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MAs)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搜集103个制川乌样品的NIR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建立NIR信息与MAs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MAs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模型建模的光谱范围为9264.35~7274.11cm?1,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RMSECV)为1.171,相关系数(r)为0.9994;经外部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321,r为0.9921;经相关性统计学分析,MAs的预测值与HPLC参考值的r为0.9990,P<0.001,说明NIR法与HPLC法测定MAs相关性较好,可以较准确预测其覆盖范围的MAs的量。结论本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环保等特点,可用于制川乌提取、浓缩过程中MAs量的在线监测,进而较准确地判定提取、浓缩终点。
涂瑶生全智慧孙冬梅张建军王洛临
关键词:制川乌近红外光谱
川乌炮制工艺优化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优化川乌的炮制工艺参数。方法:以川乌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川乌炮制时的浸泡条件、干燥条件及蒸制条件。结果:制川乌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40℃水浸泡24 h,111℃加压蒸制1 h,60℃烘干,所得样品中双酯型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简便、易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应用。
涂瑶生全智慧孙冬梅张建军赵自明
关键词:川乌生物碱类
制川乌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对制川乌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抗炎药效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及配方颗粒对其抑制作用。结果在抗炎药效等效性研究中,在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22.51%~38.65%共同效应范围内,1/2、1、2倍临床等效剂量(195.00、390.00、780.00 mg/kg)制川乌标准煎剂等效于0.07、0.20、0.46倍临床等效剂量(27.36、77.67、178.29 mg/kg)制川乌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抗炎效应,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剂量DEE制川乌配方颗粒=-22.950+0.258×DEE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58,r=0.979,P〈0.01),回归系数b0=-22.950,95%CI为(4.549,41.351),与总体均值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0.258,95%CI为(-0.218,0.299),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制川乌配方颗粒与制川乌标准煎剂药剂量在1/8~1倍临床等效应剂量范围内(48.75~390.00 mg/kg)具有可比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的等剂量效应EED制川乌配方颗粒=2.963+1.573×EED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23,r=0.961,P〈0.01),回归系数b0=2.963,95%CI为(-5.373,11.300),与总体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1.573,95%CI为(1.230,1.915),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效应剂量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应剂量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小。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剂量效应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剂量效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大。
全智慧赵自明黄雪君周瑞玲张建军
关键词:制川乌抗炎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制川乌中生物碱及水分含量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制川乌中的相关成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采集119个制川乌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水分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制川乌中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水分校正模型的建模光谱范围为8 431.26~4 075.93,5 086.76~4 088.64、7 725.44~5 924.25,7 934.87~4 088.64 cm-1,校正模型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098,相关系数(r)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955 9;RMSEC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034,r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969 4;RMSEC水分=0.002,r水分=0.976 7,验证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168,r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926 6;RMSEP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039,r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0.982 6;RMSEP水分=0.004,r水分=0.836 3。3类成分的预测值与参考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93、0.918(均P<0.001,说明近红外光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类成分相关性较好,近红外光谱法与烘干法测定水分相关性较好,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其覆盖范围的相应物质含量。【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具有不破坏样品、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分析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等特点,可用于制川乌中相应成分含量的预测。
涂瑶生全智慧孙冬梅张建军
关键词:制川乌生物碱色谱法高压液相
制川乌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时量变化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川乌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时间含量变化关系方程。方法:采用加压蒸制法制备制川乌样品,通过HPLC测定各样品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含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曲线拟合,推算最佳炮制时间。结果:川乌在111℃(0.05 MPa)下炮制15~150 min,制川乌中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时量变化关系曲线拟合回归方程为C=0.273+0.236×lnt(R2=0.753,F=48.818,P<0.01),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则为C=0.115×t-0.005(R2=0.850,F=90.660,P<0.01)。结论:建立的方法为快速炮制川乌及预测川乌炮制时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涂瑶生全智慧孙冬梅张建军赵自明
关键词:制川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