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09SQRZ151ZD)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管清梅柴兰兰廖荣宝李芳王芳芳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济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分子
  • 1篇代谢产物
  • 1篇点群
  • 1篇电荷
  • 1篇电荷分布
  • 1篇电子结构
  • 1篇对称性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英文
  • 1篇杂化
  • 1篇致毒
  • 1篇致毒机理
  • 1篇三硝基甲苯
  • 1篇偶极矩
  • 1篇前驱物
  • 1篇前线轨道
  • 1篇子结构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相互作用能
  • 1篇离域

机构

  • 7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管清梅
  • 2篇柴兰兰
  • 2篇廖荣宝
  • 1篇王芳芳
  • 1篇何文
  • 1篇朱云
  • 1篇闫秀芬
  • 1篇金晓艳
  • 1篇田志美
  • 1篇陆君
  • 1篇李芳

传媒

  • 3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对离域π键类型判断方法的探索被引量:2
2010年
提出了一种具体、简易的判断分子(或离子)中离域π键类型的方法,并结合实例描述了应用此方法判断离域π键类型的基本步骤。应用此方法对多种分子(或离子)中离域π键类型进行解析,所得结果与教材和文献中一致,展示了该方法良好的实效性。
柴兰兰
关键词:离域Π键
TNT及其代谢产物致毒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11年
用DFT-B3LYP/6-31G*方法模拟研究了2,4,6-三硝基甲苯(TNT)、2-氨基-4,6-二硝基甲苯(2A)和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还原中间体亚硝基芳烃与一模型靶分子的动态反应过程,从理论上探讨了硝基芳烃的关键致毒反应机理.通过计算获得反应各驻点的电子结构、能量及相应的反应过渡态和活化能.结果表明:TNT及其代谢产物能与含巯基的生物大分子发生共价加合反应.化合物中硝基数越多,反应越易进行;氨基基团具致钝作用;当代谢产物中的亚硝基处于甲基邻位时,因受到位阻作用,反应活化能增高.
闫秀芬陆君管清梅
关键词:代谢产物密度泛函理论致毒机理
“虚拟反应”法处理H_2O分子的电子结构
2014年
为了弄清水分子几何构象的产生机制,构造了"2H+O=H_2O"的虚拟反应,利用前线轨道理论的化学反应三原则结合分子点群方法,得到了分子轨道轮廓图和能级图;并利用能级图解释了H_2O的结构。结果说明,虚拟反应方法结合点群理论在定性处理分子的电子结构方面具有较为直观的特点,所得结果能够为了解分子的电子结构特点和稳定性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
廖荣宝
关键词:对称性杂化分子轨道前线轨道
氧化锌分级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改变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的结晶度、尺寸和形貌,控制合成了分别由剑状晶须和纳米片自组装而成的多角星星形和花形氧化锌分级纳米结构。运用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电镜两种技术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产物的光致发光性能。在氧化锌分级纳米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前驱物碱式碳酸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柴兰兰何文管清梅
关键词:光致发光性能前驱物
脯氨酸-水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了脯氨酸-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4种低能优化构型。利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脯氨酸-水二聚物平衡结构的偶极矩,原子电荷布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经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依次增强的顺序为Ⅳ<Ⅱ<Ⅰ<Ⅲ,最稳定结构Ⅲ的相互作用能为-33.74 KJ/mol。
管清梅李芳王芳芳
关键词:偶极矩
甲酰胺二聚体性质的分子力学模拟研究
2013年
应用ABEEM/MM浮动电荷力场和从头算方法对甲酰氨二聚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甲酰氨二聚体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其中FAD1和FAD4具有C2h对称性而FAD2和FAD3具有Cs对称性。ABEEM/MM力场的模拟结果与较精密从头算法所得的结构都非常相近,因此ABEEM/MM力场能够很好地描述氨基化合物二聚体的结构性质。
管清梅
关键词:从头算方法ABEEM
直线型I_3^-离子的“电子互补”法研究
2014年
为了说明"电子互补"法在研究分子电子结构方面的优势,本文以I_3^-离子的电子结构分析为例,把I_3^-离子看成由两端2个I原子与中间一个I原子通过"虚拟反应"生成。采用分子点群对称性方法构建了直线型I_3^-离子的群轨道,再利用群轨道构建了分子轨道,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子互补"法解释了I_3^-离子中各个I原子的带电量和成键强度。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电子结构分析方法,"电子互补"法在定性处理分子电子结构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
廖荣宝朱云金晓艳管清梅田志美
关键词:分子点群电荷分布键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