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SH005)

作品数:13 被引量:151H指数:9
相关作者:黄家亮邢朝国吴柳芬刘燕舞郑杭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社会
  • 3篇农村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社会学
  • 2篇乡村
  • 2篇村社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动员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信任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模式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构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科制度
  • 1篇学理
  • 1篇学术历程
  • 1篇医疗纠纷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8篇黄家亮
  • 2篇邢朝国
  • 2篇吴柳芬
  • 1篇李飞
  • 1篇刘燕舞
  • 1篇郭星华
  • 1篇郑日强
  • 1篇郑杭生
  • 1篇周延东
  • 1篇李春勇

传媒

  • 5篇社会建设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项目下乡与基层环境治理——桂西M镇个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项目制"是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本文以广西一个乡镇农村环境治理实践为案例,分析了这种环境治理机制在基层的实践逻辑及困境。研究表明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通过包村、驻村的直接治理,突破原有科层制体制的束缚,有效地动员多方资源,加快城乡基本环境服务的均等化进程,实现农村环境状况的持续改善。但同时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与村庄原生的、内在的治理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冲击了乡村原有的社会秩序,对村民生活系统造成破坏,也有可能导致村民自主性的缺失,等等。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增强村庄社区的自主性与村民的参与性,进一步创新环境服务的供给机制,拓宽市场与社会的参与渠道,实现城乡环境治理的有效统合。
吴柳芬
关键词:项目制环境治理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基层治理转型新趋势——基于若干地方经验的一个论纲被引量:11
2015年
在对全国多个地区农村基层治理实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指出,当前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变迁;乡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个人权利意识的崛起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利益纠纷的集中爆发与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为应对这些方面的深刻变迁、推进乡村治理转型,各地进行大量各具特色的实践,总体上呈现以下几种趋势:通过"法律下乡"推进乡村秩序重建;通过"服务下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通过"信息下乡"推进产业转型;通过开发利用传统资源激发社会自身活力。本文分析指出,未来中国乡村治理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复合治理体系;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基层政权重塑;积极培育经济、社会组织,拓宽农民社区参与渠道;将网络等新型技术手段应用于乡村治理创新。
黄家亮
关键词:社会变迁乡村治理
“双向嵌入”的企业生产与乡村生活——构建乡土生产秩序的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生产秩序并非是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光谱中发现,以往理论呈现出"重经济"或"重社会"的失衡状态,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机互溶。对此,石镇企业在"农业与工业冲突"和"生产与生活纠缠"的失序困境中,探索出"传统与现代"、"农业与工业"、"生活与生产"相互融合、有序协调的"双向嵌入"之路,将企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乡土伦理、宗族关系等传统资源及其背后的生活逻辑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良性生产秩序。
周延东李春勇
关键词:乡村生活生产秩序
婚姻中的贱农主义与城市拜物教——从农村光棍的社会风险谈起被引量:33
2015年
本文以农村光棍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农村光棍的社会风险问题:越轨、一般的违法、犯罪和自杀四个主要方面,指出农村光棍的越轨风险主要表现在其对农村妇女的性骚扰以及与已婚妇女通奸方面;一般的违法风险则主要以偷盗、斗殴和赌博等为特征;农村光棍的犯罪风险则涵括了情杀与情伤、拐骗妇女、性侵幼女、强奸妇女、盗窃与抢劫等行为;农村光棍的自杀风险主要来自于其对生活的绝望。文章从婚姻的贱农主义倾向和婚姻的城市拜物教倾向及二者所造成的婚姻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非对称性流动的角度,讨论了农村光棍问题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分类治理的思路简要探讨了农村光棍的治理对策。
刘燕舞
关键词:社会风险
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新型乡村共同体的构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反思(2003-2014)被引量:32
2014年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新形势下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本文从实践历程、主要模式、主要经验、主要问题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分析表明,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本地特点的模式。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和"导向明确、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体系。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还要在顶层设计、调整"国家-社会"关系、重建社区的公共性以及一些具体问题上有所突破。
黄家亮
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
司法信任的梯度与反梯度被引量:9
2016年
司法界、法学界普遍认为当代中国存在"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但多项调查的数据却显示民众司法信任度较高,本文将这一矛盾现象称为"司法信任认知偏移"。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运用CGSS2010和CGSS2012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作为信任对象的司法系统处于"梯度信任"之中,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度介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司法信任认知偏移"现象背后蕴含着东西方文化和体制的差异。另一方面,民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存在阶层分化,具有"反梯度"特征。司法信任度较低的社会中上阶层更多地利用司法资源并掌握网络话语权,使得司法界、法学界在司法实践、社会舆论中接收到大量消极、负面的评价,并将主流舆论误以为民意的主流,从而产生"司法信任认知偏移"。由此文章提出,应理性、系统、全面地理解司法信任现状,而不应被片面的信息所蒙蔽。
郭星华郑日强
关键词:司法信任
信息化与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以杭州上城社区信息化模式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社区治理主体过于单一、资源过于分散、居民社区认同和参与机制欠缺等一直是影响我国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和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症结。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历史性契机。本文以杭州市上城区"二化四网六平台"社区信息化模式实践为例,分析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的复合治理和参与式治理,并形成"国家-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黄家亮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参与式治理合作共治
多元正义下的行动逻辑与纠纷解决--珠江三角洲“外嫁女"纠纷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外嫁女"纠纷是在农村集体产权框架下,不同利益主体对村落成员权及其相应的利益分配权的争夺。在纠纷过程中,冲突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公正认同,各利益主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形成了不同的行动策略,使得冲突显得异常激烈。要解决这种纠纷,首先必须直面冲突的多重面向,认真对待冲突各方的利益和"正义"诉求,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
黄家亮吴柳芬
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变迁与社区服务发展新趋势--基于北京市社区服务实践探索的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多元化、民生化、均等化等趋势。要适应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变迁的新形势,必须创新社区服务的理念、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具体包括:对象普惠化、主体多元化、城乡均等化的社区服务理念,多元主体复合治理的社区服务体制,以及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社区服务机制。
黄家亮郑杭生
中国现代性的探寻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以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社会学与现代性相伴而生,对中国现代性独特逻辑的探寻是贯穿在郑杭生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正是立足于中国的现代性实践,以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理论,并在不断回应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新议题的过程中,郑杭生才逐渐构建起其相对系统且兼具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的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郑杭生的学术历程表明,理论构建绝非西方学者的专利,以"中国"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完全可能。
黄家亮
关键词:中国现代性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