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ZD024)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宋伟耿明斋曹青张建秋张扬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商丘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与刘易斯提出的工业化驱动下的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标准模型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不同步的,突出表现为劳动者就业空间与家庭永久居住空间相异,并由此而导致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内需不足、农村劳动力利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矛盾在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的中部省份表现得尤其突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实现"三化"协调应该以工业发展为动力,统筹产业、城镇与人口的空间布局,并适度推进农业现代化。
- 宋伟
- 关键词:县域经济三化协调扩大内需
- 知识经济对产业结构变革的作用机理与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产业结构的高效化、高度化与合理化是产业结构变革的表现形式,知识资源的创造及在产业间流动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其内部的作用机理表现为:知识的创造和流动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形成,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并进一步催生了新的产业,最终使产业结构变革成为现实。从实证研究结果看,我国各地区在知识生产、消费和交流方面并不均衡,但可以发现地区知识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张保胜
- 关键词: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
- 中原经济区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被引量:3
- 2012年
-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其建设应该与农民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在符合要素流动规律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并以帕累托改进为原则。由于二元管理体制的历史性累积,农民集体权益没有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造成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及规划体系违背要素流动规律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积极探索先建后拆机制、把规划权力上移至省级政府进行统筹等途径解决上述问题。
- 张建秋
-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
- 传统农区工业化视角中的企业家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12年
- 传统农区工业化的性质属于次生中的次生,不能单纯地用次生工业化来描述,也不能照搬一般性的次生工业化理论。传统农区面临较强的制度性约束,企业家的产生以及发挥作用的土壤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而实证分析也表明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传统农区工业化必须重视企业家的作用,把企业家这一生产要素重新纳入经济分析中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能够鼓励生产性企业家产生的制度环境对传统农区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 张建秋
-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
-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与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被引量:1
- 2010年
-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这是由偏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决定的。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符合河南省的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助于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非农就业问题,有助于扩大内需,是当前河南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实而有效的现实途径。
- 宋伟
-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
- 河南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模式被引量:6
- 2014年
-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省人口流动规模、方向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河南人口流动现状的梳理和对未来演化趋势的预测,发现河南人口流动存在着由外围向核心聚集、城镇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其中人口向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流动趋势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判定河南城镇规模结构朝着中心城市比重日趋增大的方向演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朝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圈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化。未来河南新型城镇化应重点放在省辖中心城市以上大中城市,并着重培育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
- 刘岱宁曹青耿明斋
- 关键词:人口流动城镇化模式
- 基于生产要素集聚视角探索现代农业建设路径被引量:7
- 2015年
-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修正和发展钻石模型理论,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结果发现,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各因素之间配合协调性不强、市场需求拉力不足、主导产业不明确、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5项解决措施:增强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强化政府的政策推动,加大非农行业对农业生产的市场需求拉力,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科学配置土地、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
- 张扬
-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生产要素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