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ZW004)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高林广刘慧珍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雕龙
  • 6篇文心
  • 6篇文心雕龙
  • 6篇《文心雕龙》
  • 1篇战时
  • 1篇三礼
  • 1篇尚书
  • 1篇史记
  • 1篇视阈
  • 1篇疏解
  • 1篇颂歌
  • 1篇诵诗
  • 1篇文体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批评
  • 1篇现代传媒
  • 1篇抗战
  • 1篇抗战时期
  • 1篇朗诵
  • 1篇朗诵诗

机构

  • 6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高林广
  • 1篇刘慧珍

传媒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集宁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析《文心雕龙》对《汉书》的引叙与借鉴被引量:1
2012年
《文心雕龙》大量征引、借鉴甚至运用了《汉书》中的文人事典、文学文体实践、文论观念和学术成就等,这是《文心雕龙》中《汉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直观地显现了刘勰的文学观念和批判原则。《文心雕龙》对《汉书》的引叙和容摄,随文述典,不拘一格,但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汉书》所列之书志、目录,是刘勰"原始以表末"的文献基础;《汉书》中所载录之文学作品,是刘勰"选文以定篇"的重要依据;《汉书》的文学观念和学术成就,是刘勰推阐文理的可靠参镜。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汉书》文学批评
“立体”和“剬范”:《文心雕龙》“三礼”批评的意义旨归
2011年
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最早对"三礼"的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进行了开掘和甄别。刘勰认为"三礼"树立了文学创作的体势和法则,并以自身的实践为文体、语言、修辞的运用提供了具体范例,昭示了具体的文章创作方法。"立体"和"剬范",是《文心雕龙》"三礼"批评的基本意义旨归。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之《韩非子》批评辨析
2012年
《文心雕龙》在《铭箴》等十余篇中讨论和分析了《韩非子》及其文学特点,广泛涉及了《韩非子》的思想特点、辞采风格、言说方式、寓言运用等。刘勰以"弃孝废仁"评韩非"五蠹"说,以"华实过乎淫侈"论《韩非子》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对《韩非子》总体上评价不高。但同时,《文心雕龙》对《韩非子》辨正义理的言说方式,循名责实的判断标准,以及"著博喻之富"的表现手法等多所阐发和肯定,同时又大量引叙和容摄了《韩非子》中的义理范式、逻辑方法、文体文学实践及学术成就等。《文心雕龙》的《韩非子》批评,为后世的韩非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有益文学史料。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的《尚书》批评被引量:1
2011年
在中国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上,刘勰第一次从文学角度精当地总结和论述了《尚书》的特点和价值。《文心雕龙》视《尚书》为"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并具体分析了其属对、夸饰、事典诸手法的运用特点;从"览文如诡,寻理即畅"以及"辞尚体要"等方面归纳了《尚书》的语言艺术,探讨了《书》与诏策章奏等十四种文体的渊源关系,主张以《书》为范来规范各体创作。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尚书》
《文心雕龙》对《史记》的引叙和融摄被引量:1
2013年
《文心雕龙》五十篇,有二十余篇涉及到了对《史记》和司马迁的评介。其中,对《史记》文学文体实践和学术观点的吸纳和借鉴、对《史记》所载录文学作品的征引和运用,是刘勰畅论文心的基础文献和推阐文理的可靠参镜。对《史记》的引叙和融摄直观地显现了刘勰对《史记》熟稔和重视,是《文心雕龙》史志和史传文学批评的重要表现形式。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史记》
《文心雕龙》“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说疏解
2012年
"文源五经"是《文心雕龙》文体论最重要的论点,具体到《诗》,刘勰讲"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在"论文叙笔"部分,《文心雕龙》实际考究的与《诗》有关联的远远超出上述四体。《文心雕龙》对《诗》的文体特点的总结和论述,鲜明地体现了刘勰的宗经思想,也恰当地见出了《诗》的文体价值。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体
传播学视阈下的抗战朗诵诗被引量:1
2012年
抗战朗诵诗是抗战时期大众化诗歌运动中最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它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现代多重话语和多种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传媒不仅为抗战朗诵诗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朗诵诗的观念、语言、流派、体裁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形成。可以说,现代传媒不仅对抗战朗诵诗有抚育之功,而且对其创作还有开拓、型塑之功。
刘慧珍
关键词:抗战时期朗诵诗现代传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