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9BSB02208)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胡怀强周永红张皓王新陆曹秉振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血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析被引量:8
- 2015年
- 探讨血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枢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各种致病因素可以导致血浊的发生,血浊是动脉粥样硬化诸病机产生的基础。清化血浊有助于祛痰、活血、清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基本治法。
- 胡怀强王兴臣周永红
- 关键词:血浊动脉粥样硬化
- 化浊行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颈总动脉PPARs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颈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AS的有效方法。方法: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建模后,药物组灌胃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12 g生药/(kg·d)-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8周。实时PCR(real time PCR,RT-PCR)法测定PPARmRN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内PPARα、PPARβ及PPARγ含量显著降低(P<0.01);药物组PPARα、PPARβ及PPARγ含量显著升高(P<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PPARα、PPARβ及PPARγ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PPARs可抑制AS形成,化浊行血颗粒可有效激活PPARα、PPARβ及PPARγ,从而抑制AS的发生、发展。
- 周永红胡怀强张皓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 化浊行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和颈总动脉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血脂和颈总动脉结构的影响,探讨治疗AS的有效中药。方法: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建模后,药物组灌胃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12g生药·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蒸馏水,连续8周。观察血脂和颈总动脉结构变化。结果:血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P<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H、TG、LDL-C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增高(P<0.05)。颈总动脉结构: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结构正常;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有大量脂滴沉积和胆固醇结晶形成;药物组内膜较模型组变薄,脂滴沉积和胆固醇结晶减少。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有效控制模型大鼠血脂水平,能稳定AS斑块、保护血管内膜、减少脂滴沉积和胆固醇结晶形成,对抗AS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
- 周永红胡怀强张皓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脂
- 化浊行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颈动脉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颈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AS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药物组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8周。实时定量PCR测定PPARmRNA,免疫印迹法观察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内PPARα、PPARβ及PPARγ含量显著降低(P<0.01),药物组PPARα、PPARβ及PPARγ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和药物组NF-κB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PPARα、PPARβ及PPARγ含量显著升高(P<0.01),药物组NF-κB显著降低(P<0.01)。[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激活PPARα、PPARβ及PPARγ,拮抗NF-κB,从而抑制AS的发生、发展。
- 周永红胡怀强张皓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NF-ΚB
- 化浊行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食饵性AS模型大鼠血脂、ET-1、NO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AS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按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药物组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TC、TG、HDL-C、LDL-C、ET-1、N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明显增高(P<0.05),HDL-C基本一致;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ET-1、N O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调控血脂,并保护血管内皮。
- 周永红张皓胡怀强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素一氧化氮
- 化浊行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颈总动脉NF-κ B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颈总动脉核因子-κB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AS的有效方法。方法实验动物按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建模后,药物组灌胃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12 g生药/kg·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8周。免疫印迹法观察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NF-κB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NF-κB显著降低(P<0.01)。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有效拮抗核因子-κB,从而抑制AS的发生、发展。
- 胡怀强周永红张皓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核因子-ΚB动物实验
- 化浊行血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动脉粥硬化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化浊行血丸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浊行血丸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6个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化浊行血丸组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化浊行血丸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化浊行血丸具有安全显著的调脂、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胡怀强周永红曹秉振王新陆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