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项目(0630006-5F)
- 作品数:3 被引量:58H指数:3
- 相关作者:马增凤杨新庆黄大辉刘驰李容柏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材料的鉴定与评价被引量:23
- 2009年
- 经过3代自交纯化与稻瘟病抗性鉴定,在1500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中发现38份抗病材料,在113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中发现18份抗病材料。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相同材料在不同年份的田间病区诱发鉴定中,各级抗性植株分布差异不显著,鉴定结果表现一致。与普通野生稻相比,广西药用野生稻抗性基因发生的频率显著较高、抗性稳定,是一种特殊抗性类型,从中获得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抗性基因的可能性较大。研究还表明,自交提纯能够明显提高这两种野生稻的平均抗性水平。在田间病区诱发条件下,广西普通野生稻抗性材料出现的频率与地区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相关性。
- 韦燕萍黄大辉陈英之刘驰杨朗罗雪梅马增凤张月雄刘亚利杨新庆李容柏
-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资源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
- 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被引量:35
- 2008年
-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数的1.87%;5级中抗有26份,占总数1.57%。在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有15份抗病材料,占总数的48.4%。选取了8份普通野生稻抗性资源(分别命名为DP1、DP3、DP5、DP9、DP15、DP16、DP17和DP20)与9311杂交,再自交或与9311回交后,分别获得BC1、F1和F2后代。在接种鉴定中发现这些抗性资源的BC1或F1所有植株均对细条病表现感病,说明这8份材料的抗性属于隐性遗传。在DP3与9311杂交的F2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符合1∶15的比例,说明DP3的抗性由2对隐性重叠作用基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野生稻中可以获得一批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细条病抗性资源,其中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 黄大辉岑贞陆刘驰贺文爱陈英之马增凤杨朗韦绍丽刘亚利黄思良杨新庆李容柏韦绍丽
-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
- 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居群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77,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4245,说明这些普通野生稻材料中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逐步聚类分析,从285份材料中选出30份作为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微卫星标记能够检测到的所有基因突变位点,基本上可以代表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居群的种质评估、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鉴于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建议对该原生地的现有居群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
- 黄金艳陈淼梁燕理刘驰陈英之马增凤黄大辉杨新庆李丹婷莫良玉李容柏
-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微卫星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