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255)

作品数:45 被引量:1,270H指数:21
相关作者:濮励杰朱明许艳张润森张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广东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土地利用
  • 10篇城市
  • 5篇建设用地
  • 4篇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实证
  • 3篇土地集约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壤
  • 3篇空间自相关
  • 3篇环境效应
  • 3篇集约利用
  • 2篇地价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效应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土壤盐
  • 2篇经济发展

机构

  • 41篇南京大学
  • 17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广东商学院
  • 3篇贵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国土资...
  • 1篇江苏省住房和...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江苏省旅游局

作者

  • 36篇濮励杰
  • 16篇朱明
  • 7篇许艳
  • 6篇张润森
  • 5篇张健
  • 5篇叶浩
  • 5篇陕永杰
  • 4篇张丽芳
  • 4篇钱敏
  • 4篇曹荣林
  • 4篇张晶
  • 4篇文继群
  • 3篇李巧宏
  • 3篇彭补拙
  • 3篇胡晓添
  • 3篇赵艳
  • 3篇李鹏
  • 3篇张鹏
  • 2篇谢天
  • 2篇张芳怡

传媒

  • 6篇中国土地科学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资源科学
  • 3篇经济地理
  • 3篇地理科学
  • 3篇河南科学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LEUTH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后的土地利用变化被引量:11
2012年
为解决区域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LEUTH(slope land use exclusive layer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hillshade)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进行适当调整。以快速城镇化典型区苏锡地区为例,运用SLEUTH模型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从2009-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进行模拟,直观地反映出主体功能区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据此对初次划分中由于条件模糊而难以判断的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得到苏锡地区完整的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该方法使主体功能区划具有直观的预测性和可调整性。该方法为合理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性保障。
钱敏濮励杰朱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区SLEUTH模型
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被引量:82
2011年
基于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利用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间中国各省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仍以物资成本的投入为主,我国耕地产出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地区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物质投入的严重浪费;近20 a来,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有着下降的趋势;省际间耕地利用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表现出东、中、西部聚集的特征,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同的是,东部地区耕地平均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最低;最后,在中国过去的近20 a里,全国范围内耕地利用效率虽有收敛的迹象,全域性的β-收敛特征并不显著,但中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却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从区域收敛的稳态值看,东、西部地区的结果非常接近,而且均显示东部地带高于西部地带、西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三大经济带将各自收敛于一个更高的耕地利用效率上。
叶浩濮励杰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收敛性
基于PSR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被引量:37
2013年
研究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城市扩张边缘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通过典型研究区域南京市栖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探讨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研究方法:模型法、主成分分析法、文献法。研究结果:9a内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受到产业发展模式制约,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仍不高。研究结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镇与乡村的特点。引入PSR模型进行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的反映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其演变,也能较好的表现出研究区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谢天濮励杰张晶朱明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城乡交错带PSR模型
耕地资源变化的空间计量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1
2011年
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耕地数据,分析了近10 a来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空间差异。然后运用Moran I指数验证了耕地资源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存在,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8~2008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9.69×104hm2,平均每年减少2.70×104hm2。耕地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无锡、苏州、常州、南京和镇江5个地区耕地资源减少最为严重;(2)全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1998~2008年,耕地面积Moran I值由0.400 3增加至0.452 4,呈逐步增强的趋势;(3)人口、经济增长和粮经作物比是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803、-0.070、0.069;(4)相邻地区各因素的空间扩散效应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779,因此,未来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应考虑区域耕地资源分布的空间相关性,推进跨区域耕地保护机制的形成,建立一体化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
文继群濮励杰张润森
关键词:耕地数量变化空间自相关空间面板模型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设计与实证分析——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AS)模型被引量:13
2012年
本文将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中尺度上,以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的江苏省宜兴市为研究区,主要考虑了政府、农户、城镇居民、工业企业业主这四类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智能体类型,运用典型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设计智能体的行为规则,综合权衡地块的转换概率。在土地利用情景设计中,智能体在自身行为之余,还进行智能体之间、智能体与环境层的交互,用来模拟人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决策行为。在Swarm2.2平台下实验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的总体特征体现在耕地的减少,尤其是在原城镇中心边缘的耕地向城镇用地转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集聚趋势;工矿用地的变化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模型总体的模拟精度达到73.35%,较为符合现实的变化情况,证明了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在引入人类决策因素状态下,研究和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可行性。
符蓉濮励杰钱敏朱明
关键词:多智能体系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基于三角模型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被引量:43
2011年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选取反映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21项评价指标,构建了以非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NREI)、经济可行性指数(EI)和非社会可接受性指数(NSI)为评价指数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三角模型,对无锡市区2001—2009年土地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三角模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②无锡市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由2001年的相对差可持续发展为2009年的强可持续,趋势由一般可持续转变为很强可持续,说明无锡市区土地利用日趋合理。
赵艳濮励杰张健朱明陕永杰王海燕
关键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
废弃地的内涵、分类及成因探析被引量:20
2010年
废弃地作为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它的防治以及再开发利用已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介绍有关废弃地景观更新案例的文献,但是对于废弃地的概念、分类等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废弃地概念的起源、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提出了废弃地的概念和判别模型;结合土地分类标准,根据4种不同层面的分类依据对现有的废弃地进行了归并分类;同时综合不同类型废弃地形成的原因,从两个方面对废弃地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废弃地的防治以及恢复利用提出了建立健全废弃地管理机构、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研究以及促进废弃地开发利用等的政策建议。
张丽芳濮励杰涂小松
关键词:废弃地
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代表着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对其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柳林县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有土地流转困难,融资困难,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结合柳林县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加快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审贷流程,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和落实政策扶持,鼓励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陕永杰郭春苗
关键词:家庭农场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全国县城所在的建制镇与所有设市城市数据,以省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最近邻分析与种群分布理论定量分析了2009年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各省区的城市空间分布格局以均匀分布为主,明显表现出集聚分布的仅有西藏、青海和新疆三省;通过对中国各省区城市分布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省区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与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各变量的重要性来看,影响区域城市空间分布形态最主要的因素是路网密度,其次分别是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与城市化率;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的要素维持自身生长,各城市必定会最大化地攫取要素资源,导致了城市之间的资源竞争;区域内城市的外部环境越趋于均匀,城市的空间分布越趋于均匀,而区域内城市外部环境分布不均则导致城市表现出集聚分布模式;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种指数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分布对其他因素的依赖。
叶浩濮励杰张鹏
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被引量:64
2012年
论文基于无锡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无锡市13 a间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特征,并构建了建设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尝试验证库兹涅茨曲线在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存在性。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总量在1996—2008年间迅速增长,绝对增长量44 032.97 hm2,且除了农村居民点逐渐下降以外,其余地类均呈逐年增长态势,无锡市1996—2008年间的碳排放基本上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绝对增长量1 936.38×104 t;②建设用地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建设用地扩张至拐点后,碳排放强度则逐渐下降,且拐点位于建设用地比例1.91%附近,但是目前仅仅刚开始出现拐点的迹象,表明目前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还未完全达到集约及精明增长的标准,建设用地扩张对碳排放而言仍然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会逐渐进入下降的阶段;③城市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为三次曲线关系,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线性关系,其他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则存在一种不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建设用地地类组成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形态的库兹涅茨曲线,由于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其比例的提高亦会促使库兹涅茨曲线更加陡峭,并延缓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到来。
张润森濮励杰文继群许艳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建设用地扩张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