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KJ195)

作品数:4 被引量:68H指数:3
相关作者:方炎明郭传友王正加黄坚钦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浙江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山核桃
  • 4篇核桃
  • 3篇大别山山核桃
  • 2篇居群
  • 1篇性状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性质
  • 1篇种实性状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种质资源遗传
  • 1篇种质资源遗传...
  • 1篇果实
  • 1篇果实品质
  • 1篇RAPD
  • 1篇RAPD分析
  • 1篇表型
  • 1篇表型多样性
  • 1篇表型性状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浙江林学院
  • 4篇淮北煤炭师范...

作者

  • 4篇黄坚钦
  • 4篇王正加
  • 4篇郭传友
  • 4篇方炎明

传媒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经济林研究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大别山山核桃3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20条10 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1%。居群水平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介于0.2651~0.2801之间;居群水平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1789~0.1890之间。遗传变异计算显示大别山山核桃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居群间基因分化水平为0.4177,居群间基因流(Nm)为0.7306,说明大别山山核桃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基因交流相对较少。这一结果符合大别山山核桃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其居群间基因分化程度明显高于异交植物的平均水平(Gst=0.1930)。地理隔离、居群内近交及居群间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形成目前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方炎明
关键词:大别山山核桃居群RAPD
大别山山核桃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1
2006年
测定显示,大别山山核桃适宜生长于微酸性土壤,其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粗脂肪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N及有效磷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钾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钠元素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钙元素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镁元素含量也与土壤pH值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方炎明
关键词:山核桃果实品质土壤性质
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被引量:18
2007年
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分布区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居群,对当年生大别山山核桃的果长、果宽、果形比、壳厚及单果重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别山山核桃果实的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广泛变异。经显著性检验,5个性状在居群内F值为0.48-2.12,居群间F值为41.64-76.02,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型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壳厚,最小的为果形比。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方炎明
关键词:山核桃种实性状表型性状
山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山核桃种质资源的五处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20条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出25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8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6.7%。依据Shannon’s表型多样性指数,山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60.32%,居群间变异率为39.68%。五处天然居群中,岛石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为0.2800,临目居群最低,为0.1992。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914,居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188。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保证山核桃种质群体能够持续生存和发育,也为山核桃选优、品种改良及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方炎明
关键词:山核桃种质资源居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