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044)

作品数:11 被引量:102H指数:6
相关作者:都金康谢顺平郑文龙李智广宋明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透水
  • 4篇不透水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径流
  • 2篇海啸
  • 2篇值模拟
  • 1篇地物
  • 1篇典型地物
  • 1篇断层
  • 1篇多波段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多时相
  • 1篇信息提取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融雪
  • 1篇融雪径流
  • 1篇数值模拟与分...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都金康
  • 6篇谢顺平
  • 4篇郑文龙
  • 3篇李智广
  • 2篇冯学智
  • 2篇许有鹏
  • 2篇高斌
  • 2篇宋明明
  • 2篇王强
  • 1篇李升峰
  • 1篇徐羽
  • 1篇李成蹊

传媒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镇化下流域不透水面扩张对洪峰的影响--以南京秦淮河为例被引量:5
2021年
长江下游秦淮河流域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崛起导致不透水面迅速扩张,改变了流域水文过程,导致暴雨洪水灾害风险增大.本文以南京秦淮河流域为例,基于1988-2015年间下垫面和水文气象资料建立了流域水文模型,通过不透水面扩张情景分析,探讨了1988-2015年间不透水面空间扩张及对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秦淮河全流域1988-2015年不透水率从3.92%增长到19.11%,且不同区域扩张速度有所差异;(2)2006-2015年不透水面情景下的洪峰流量平均涨幅大于城市化初期;受流域上下游位置和下垫面地形条件的影响,流域溧水河和句容河两河源处的不透水面变化对洪峰的影响较流域下游出口处更显著;(3)秦淮河流域及不同位置的不透水面扩张情景下,小洪水的洪峰响应均大于大洪水,且不透水面扩张发生在下游主干河流域时的大、小洪水洪峰涨幅差距略大于河源流域.
孙延伟许有鹏高斌王强李升峰
关键词:洪峰流量城市化
网络Voronoi图启发的粒子群空间优化建模被引量:1
2013年
城市化区域多设施空间优化建模是一项实用的关键技术,可为城市公共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和空间决策提供支持。本文提出了网络Voronoi图启发的多设施选址粒子群空间优化建模方法,分别给出了基于常规Voronoi图启发的p-中值选址模型和最大覆盖选址模型,以及基于网络Voronoi面启发的p-中值选址模型和最大覆盖选址模型。模型采用Voronoi图定量提取设施功能覆盖和服务范围内的需求,并通过最小化重叠覆盖启发空间优化最大化覆盖分布的需求。p-中值选址模型考虑了需求随路径距离衰减的因素,最大覆盖选址模型顾及了设施对最大覆盖半径范围以内需求的完全覆盖,以及对以外区域的部分衰减覆盖。在空间优化粒子群算法中融入遗传进化机制和常规Voronoi图模拟的粒子动态邻域结构,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和优化性能。通过对实验区多设施进行的p-中值选址空间优化实验和最大覆盖选址空间优化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方法和算法的有效性,可应用于城市化区域的空间优化决策支持。
谢顺平冯学智都金康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
秦淮河流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变化及其洪水效应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流域的水文特征,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下,不透水面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截留、下渗、蒸发、汇流等水文过程,导致流域洪水频发,洪涝灾害加剧。因此,深刻认识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洪水的影...
宋明明
关键词:情景模拟
文献传递
1982-2015年全球植被变化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被引量:21
2020年
采用1982-2015年的GLASS-LAI (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Leaf Area Index)遥感数据和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气象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了过去34 a全球9种植被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时空变化特征;使用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别探讨了全球9种植被LAI与降水、温度的年际与月关系。结果表明:①全球植被总体呈现绿化趋势,其中变化较大的是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和多树草原;在植被生长的绿化和褐化趋势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植被类型均为草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②从年际关系看,草原和开放灌丛的LAI与年均降水多呈正相关关系,而温度对不同纬度植被的LAI存在正负2种影响。其原因为温度升高对中低纬度的植被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高纬度地区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③从年内关系看,南半球降水和温度共同作用于植被的生长;而北半球除常绿阔叶林的生长与温度关系更为紧密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长主要受降水影响。④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当月温度的升高对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多树草原和草原2种植被的生长受当月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
李茂华都金康李皖彤李闰洁吴森垚王姗姗
关键词:LAI温度降水
基于多时相Landsat8数据的南方丘陵区典型地物信息提取——以秦淮河流域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以南方丘陵区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典型地物的光谱采样。根据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统计结果,针对各地类特点选取最优的指数提取模型,最终形成具有分层提取特点的决策树分类模型。结果表明:1借助植物的物候特征,采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水田与植被的划分能够取得较好效果;2秦淮河流域水田与旱地交错分布,水田主要分布于秦淮河河流洼地,夏季的水田与旱地光谱特征差异最明显,是遥感信息提取最好的时间,短波红外波段为水的吸收波段,在区分水田与旱地信息上具有明显优势;3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区分农田信息与非农田信息,但由于部分绿化程度好的建筑用地在光谱信息上与农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仍然存在一部分明显的误分现象,采用裸土指数BSI可以有效地将这部分建筑用地从农田信息中剔除;4建筑用地与裸地的混分问题是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难点之一,研究中尝试了多种指数模型与监督分类方法,结果显示监督分类方法在区分建筑用地与裸地信息方面效果最好;5决策树分类模型较单一的监督分类方法总体精度提高了23.1%。
宋明明郑文龙卞国栋都金康
关键词:多时相决策树
长江下游秦淮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为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以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长江下游秦淮河流域为例,应用累积距平、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其1987—2015年的水文气象变化趋势;基于水热耦合平衡方程,计算了流域年径流变化的气候弹性系数和下垫面弹性系数,对径流变化进行了定量的归因分析。结果显示:(1) 1987—2015年流域年径流呈增加趋势,并在2001年左右发生明显转变,由此将研究期划分为1987—2000年与2001—2015年两个阶段。(2)年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年潜在蒸散发总体呈上升趋势。与转变发生前相比,2001—2015年期间年均降水量增加2.42%,年均潜在蒸散发量增加6.24%,二者变化幅度不大,而下垫面参数变化幅度较大。(3)径流对于降水、潜在蒸散发以及下垫面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9,-0.92,-0.64,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9.6%,115.5%,可见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更大,同时也存在其他因素对径流变化产生较小影响。
代晓颖许有鹏林芷欣王强徐羽高斌
关键词:径流变化贡献率
秦淮河流域近30年不透水面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不透水面作为表征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选取多时相Landsat影像,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旋转森林算法得到9年土地利用覆盖图,并综合不透水率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究大流域尺度在近30年间不透水面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旨在揭示其在城市化背景下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秦淮河流域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不透水面积增长近4倍,景观优势度大幅提升;城市化格局演变在2001-2003年前后具有明显差异,前期城市扩张以南京城区与江宁区为主,后期南京城区不透水面扩张大大减缓,而溧水区与句容市扩张速度大幅提升;城市化建设后期,流域内不透水面斑块形状复杂度降低、散布与并列情况减少、斑块的连通性、聚集度逐步增加,其中连通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京城区和江宁区。
宋明明都金康郑文龙李成蹊卞国栋
关键词:LANDSAT
近30年秦淮河流域水面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针对秦淮河流域城市化水文效应对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秦淮河流域和城市区水面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选取流域1985—2015年49景Landsat影像,采用基于K均值聚类水体指数法对比分析水体指数的性能。在探讨水面率与降雨量、温度、流量关系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因素2方面分析水面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流域水面率在2.42%(62.69km^2)~5.05%(130.56km^2)变化,水面增加了8.48km^2,增长8.12%;城市区水面率在2.76%(8.63km^2)~6.63%(20.73km^2)变化,水面减少了6.60km^2,缩减43.15%;流域年降雨量与流量变化态势相同,可知降雨量对水面贡献较小;1988—2015年转移矩阵表明,流域32.34%水面转为耕地,城市区27.90%和20.52%水面转为建设用地与耕地,其他地类转换为水面比重较小;人为因素是水面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对研究城市化水文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王小标谢顺平都金康都金康卞国栋
关键词:水面率
水体指数构建及其在复杂环境下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4
2018年
针对复杂环境下水体提取精度易受到低反射率地表影响的问题,本文以秦淮河流域为实验区,选用2015年10月12日ETM+影像,在水体、低反射率地表和其他地表纯净像元平均反射率基础上构建Multi-Band Water Index(MBWI)。搜集1985年—2016年已有的12种水体指数,选取南京、南宁和烟台地区3景影像中不同地表环境的6个测试点,采用基于K均值聚类的水体指数法提取水体后分析水体指数在复杂环境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MBWI以平均总体精度、Kappa系数、错分和漏提误差分别为98.62%、0.95、3.46%和3.74%,总体上较其他水体指数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发现TCW(Tasseled Cap Wetness index)不能有效地消除山体阴影,TCW和AWEInsh(Automated Water Extraction Index with no shadow)误将白色高反射率建筑噪声分为水体,水体提取结果中均有低反射率非水体信息存在;水体在可见光而非水体在红外反射率较高,基于二者的差异及从绿到红外波段水体似呈递减现象构建的MBWI能有效的抑制低反射率噪声,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王小标谢顺平都金康
海南岛及北部湾海域海啸数值模拟与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对沿海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采用COMCOT海啸数值模拟模型,对可能发生在马尼拉海沟一次地震活动(Mw=9.0级)所引起的海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该海啸传播到海南岛和北部湾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海啸波对这一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传播到北部湾地区的海啸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海啸发生后2 h 10 min左右到达海南岛东海岸,首轮波高达2.1 m;随着湾内水深逐渐变浅,受制于海底摩阻,及海南岛的阻隔与缓冲作用,海啸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地区的时间,被推迟到距地震发生8 h后,海啸波高减小到0.4 m,海啸波能量大为衰减。研究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地震引发海啸,对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影响较大,有成灾的可能性;而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及北部湾地区的影响较弱,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灾害。
李智广谢顺平都金康黄洋左天惠郑文龙
关键词:数值模拟海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