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911MS297)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钱善勤覃逸明蓝群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煤矿废弃地
  • 2篇废弃地
  • 1篇植被生态
  • 1篇植被现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群落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2篇广西科技师范...

作者

  • 2篇蓝群
  • 2篇覃逸明
  • 2篇钱善勤

传媒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广西合山市煤矿废弃地植被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年
通过实地踏查和样方法,调查了合山矿区废弃地的植被组成和自然演替情况。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87种,隶属于39科61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4种)、菊科(11种)、豆科(10种)。全部定居植物中,草本植物48种,木本植物34种,藤本植物5种。在废弃早期样地,植被主要是一些单种斑块和小群落,这些小群落组成结构比较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群落不稳定。在废弃时间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各样地植被的植物组成相对较丰富,野古草、画眉草、四脉金茅、巴芒、黄茅草、纤毛鸭嘴草、马唐、五节芒等可在煤矿废弃地上成功定植,并成为植被中的先锋种和优势种,可作为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的优先选用物种。废弃矿区植被具有由裸地→草丛→灌草丛→灌木林演替的趋势,并且随着废弃时间的增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在10~15年的废弃时间内群落可自然恢复,程度可以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的灌草群丛。研究结果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覃逸明钱善勤蓝群张雪莲
关键词:植被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煤矿废弃地
广西合山市煤矿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广西合山市煤矿废弃地的植被现状和废弃地立地条件进行调查表明:矿区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共87种,隶属于39科61属;合山废弃地主要分为煤矿生产废弃地、煤场和煤矸石堆场、特殊河道及矿山路段建设等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在合山煤矿废弃地进行植被生态恢复的原则;并结合合山市实际情况,围绕国家矿山生态公园的建设,提出不同的植被恢复配置模式、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管理等建议,以期为合山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覃逸明钱善勤蓝群张雪莲
关键词:煤矿废弃地植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