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AA100188)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项建英杜莹杜雪娇马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学科
  • 3篇教育学
  • 2篇教育学术
  • 1篇大学教育
  • 1篇大学心理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科
  • 1篇学科课程
  • 1篇学科设置
  • 1篇学者
  • 1篇缘起
  • 1篇中国大学教育
  • 1篇师范
  • 1篇师范教育
  • 1篇理学
  • 1篇论略
  • 1篇教育学科
  • 1篇教育学者

机构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项建英
  • 1篇杜莹
  • 1篇马玲玲
  • 1篇杜雪娇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评论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新疆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设置的四种模式被引量:2
2012年
在近代中国高等师范、国立综合性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中,由于各大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培养目标等不同,教育学科的设置模式也不一样。四类不同性质大学的教育学科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历程。
项建英
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的发展被引量:2
2014年
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日本教育学教习、美国教育学学者、苏联教育学专家在中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末日本教习是中国教育学术发端的重要推手;民国时期,美国教育学者来华促使中国教育学术蓬勃发展;建国初期,苏联教育学专家的到来使中国教育学术出现结构式转型。在中国教育学术的发端、发展和转折时期,外国来华教育学者在中国教育学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项建英杜莹
关键词:教育学者教育学术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的缘起
2011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高等教育思想被引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促使了中国高等教育学术体系向"苏式"转型,具体表现在:马列主义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开始确立统治地位;高等教育学术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一整套新的高等教育学术体制渐趋形成。苏联高等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的缘起。
项建英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学术缘起
近代北京大学心理学科课程设置研究(1920-1935)
2011年
北京大学心理学科课程最早开设于京师大学堂中。此后,心理学科课程由最初的一门课程发展为多门,由隶属于其他系科发展为独立系科。此种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在此期间,心理学科课程的发展表现出了课程发展方向清晰,发展速度先快后慢,课程内容越加详尽的特点。近代北京大学心理学科课程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与其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心理学系师生的共同努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杜雪娇
关键词:心理学科课程设置
建国初期高等师范教育学科发展论略
2011年
建国初期,随着政体的改变,文化教育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学科由民国时期的"学美"转向了建国初期的"仿苏"。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构成,还是在教研组(室)的推广等方面,高等师范教育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改革一轮紧接着一轮,教材从改编、引进到自编,师资队伍结构呈现多元化,应用并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教研组(室)。建国初期高等师范教育学科这些发展变化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项建英马玲玲
关键词:建国初期高等师范教育学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