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M4019)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0H指数:7
- 相关作者:郝定均贺宝荣杨小彬闫亮昌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寰枢椎失稳症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4年
- 寰枢椎是连接颅骨和颈椎的重要结构,决定着颈椎40%以上的活动功能。寰枢椎骨折、横韧带损伤、炎症、肿瘤、退变和畸形等均可引起寰枢椎失稳。寰枢椎失稳可进一步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甚至出现呼吸障碍威胁患者生命。随着现代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创伤损伤等引起上颈椎失稳的患者也有增加的趋势,对于需要外科内固定治疗的患者,
- 潘军伟黄大耿郝定均
- 关键词:寰枢椎失稳外科治疗寰枢椎骨折韧带损伤神经损伤
- 不同骨水泥量在PKP术后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不同骨水泥量对伤椎及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PKP)手术前后的CT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0.3 MPa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评价不同骨水泥量PKP术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和有限元软件Ansys 11.0成功进行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椎体应力分布:术前应力主要分布于椎体前部,PKP术后应力集中于骨水泥附近,椎体整体前后应力改变。骨水泥增强后的伤椎应力明显增加,平均增加约15%(4 ml为8%,5 ml为13%,6 ml为17%,7 ml为22%),轴向刚度比术前骨质疏松椎体增加了约30%。在中立位时,伤椎成形后下位椎体的应力增加约18%(4 ml为15%,5 ml为18%,6 ml为20%,7 ml为23%)。椎间盘应力分布:在轴向施加载荷时,有局部后凸畸形的椎间盘前部会承受更大应力。结论 PKP术后可引起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分布的改变,随着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对生物力学的影响有增强趋势。
- 杨小彬贺宝荣郝定均闫亮郑博隆杨明
- 关键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有限元分析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Kummell病病患者,均行单侧或双侧椎体成形术,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体界面无透亮区。其中行单侧穿刺73.2%(41/56),双侧穿刺26.8%(15/56)。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双侧穿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骨水泥注入量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各随访阶段VA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Kummell病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过术前详细的CT定位单侧穿刺可以获得很好的骨水泥分布,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双侧穿刺,但是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
- 贺宝荣杨小彬郝定均许正伟刘团江王晓东郭华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学椎体成形术
- 注射不同容量骨水泥病椎运动时上下终板应力的变化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椎体成形术后,注射不同容量骨水泥的病椎在屈伸运动时上下终板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筛选2例L: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别于病椎双侧注入椎体容量25%、50%骨水泥,提取患者术前、术后CT数据。建立各病椎及相邻椎体术前、术后的有限元模型。观察在垂直、前屈、后伸载荷的情况下L2椎体上下终板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骨水泥注射后两组的有限元模型显示病椎上下终板的应力均增加,且注射50%骨水泥组较注射25%骨水泥组应力增加明显,中立位时上下终板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椎体后部,上终板应力由0.91×10^6N·mm增加为0.93×10^6N·mm,下终板应力由0.98×10^6N·mm增加为1.03×10^6N·mm;前屈位时,上下终板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椎体前部,上终板应力由4.44×10^6N·mm增加为5.55×10^6N·mm;后伸位时,上终板应力主要集中于椎体中部,上终板应力由21.95×10^6N·mm增加为22.10×10^6N·mm,下终板应力由30.60×10^6N·mm增加为30.88×10^6N·mm。有限元模型显示,在前屈及后伸运动时,上下终板应力均高于中立位,且前屈时应力较大。结论小容量骨水泥注射后上下终板应力分布变化不明显,注射容量达50%时,椎体上下终板应力分布明显改变,且屈曲位时上下终板应力明显增加,提示可能加速了相邻椎间盘的退变和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
- 贺宝荣刘鹏许正伟郝定均杨小彬
- 关键词:腰椎椎体成形术应力分布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评估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 贺宝荣郝定均杨小彬许正伟刘鹏郭华刘团江
- 关键词:胸椎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 陈旧性与新鲜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s vertebra plasty,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拍摄2组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从而对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且恢复良好,均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但陈旧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均不如新鲜性骨折患者。结论 PVP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尤其对新鲜骨折效果显著,且对于缓解陈旧性骨折疼痛症状也有良好效果。
- 郝定均刘鹏贺宝荣许正伟郭华王晓东
- 关键词:胸椎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
- PFNA内固定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66%)明显低于对照组(20.94%)(x^2=5.11,P=0.02);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血清IL-6、IL-10、TNF-α表达水平,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显著,手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低,且并发症较低,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曹博史永涛侯海斌宗龙泽白东昱
- 关键词:PFNADHS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
- 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闫亮昌震贺宝荣郝定均
- 关键词:脊柱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
- CT精确定位穿刺与常规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和常规穿刺的对照研究,探讨CT精确测量定位单侧穿刺在治疗Kummell's病中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01-2013—01诊治的64例Kummell's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CT精确定位组,B组为常规穿刺组,2组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64例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9个月。A组射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ummell's病患者,CT精确定位穿刺法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常规穿刺组,该技术操作简单,明显减少了患者和术者的射线暴露次数,安全性更高。
- 杨小彬贺宝荣郝定均闫亮昌震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三维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