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阶平医学基金(WKJ2005-3-006)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7
相关作者:周颉罗建国丘禹洪王恩礼戴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放疗
  • 3篇调强
  • 3篇乳腺
  • 3篇疗法
  • 3篇化疗
  • 3篇放化疗
  • 2篇调强放疗
  • 2篇引流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乳腺炎
  • 2篇三维适形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适形
  • 2篇术后
  • 2篇同步放化疗
  • 2篇晚期
  • 2篇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4篇丘禹洪
  • 4篇罗建国
  • 4篇周颉
  • 3篇李晔雄
  • 3篇戴建荣
  • 3篇王恩礼
  • 2篇张文夏
  • 2篇郑爱秋
  • 2篇金晶
  • 2篇苗战会
  • 2篇刘敏
  • 1篇夏廷毅
  • 1篇花勤亮
  • 1篇陈绍俊
  • 1篇余荣
  • 1篇崔艳慧
  • 1篇王淑莲
  • 1篇王维虎
  • 1篇谢巧芳
  • 1篇杨军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保乳治疗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对美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接受保乳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30例,放疗后6个月以乳头横向移位距离、乳头纵向移位距离、乳房凹陷程度、乳房质地与弹性及皮肤色泽等为指标,评价美学效果。结果 230例患者均行单侧手术,美学效果评价良好率为69.56%(160/230),一般26.96%(62/230),差3.48%(8/230)。采用双切口、保留皮肤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的手术技巧以及适形放疗,可提高保乳术后美学效果(P<0.05),而肿瘤分期越早,其术后美学效果越好(P<0.01)。术后放疗开始时间对保乳治疗后美学效果良好率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采用双切口、保留皮肤和局部扩大切除以及适形放疗,有助于改善美学效果。
丘禹洪周颉王恩礼罗建国郑爱秋张文夏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治疗美学效果
Ⅱ和Ⅲ期直肠癌术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急性副反应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两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临床Ⅱ期研究的急性毒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分别进行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单药组,n=118)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双药组,n=90)的Ⅱ期临床研究。两组均予真骨盆放疗DT50Gy分25次5周完成,化疗药物予以连用2周停1周,放疗中共用2周期的方法。单药组卡培他滨每天2次1600mg/m^2;双药组奥沙利铂每周1次70mg/m^2,卡培他滨每天2次1300mg/m^2。结果双药组患者中断放疗(10.2%:6.7%,χ^2=0.80,P=0.460)或化疗的比率(9.3%:19.1%,χ^2=4.80,P=0.090)与单药组相似。双药组1~4级急性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主要为恶心(χ^2=46.90,P=0.000),腹泻(χ^2=13.50,P=0.009),乏力(χ^2=18.90,P=0.000),手足综合症(χ^2=7.10,P=0.029)和食欲下降(χ^2=19.90,P=0.000)。全组发生3、4级以上严重副反应包括腹泻(24.0%、1.0%)、白细胞下降(4.3%、0.0%)、放射性皮炎(3.8%、0.O%)、腹痛(1.0%、0.0%)和乏力(0.5%、0.0%),但只有3、4级腹泻发生率双药组显著高于单药组(33.0%:18.6%,χ^2=5.90,P=0.023)。结论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双药同步放化疗患者3、4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但其他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相似。
金晶李晔雄王维虎王凯宋永文王淑莲张世平刘跃平房辉曲媛刘新帆余子豪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老年Ⅰ~Ⅱa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与普通放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与常规放疗(CF)治疗老年Ⅰ~Ⅱa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疗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共108例,其中采用三维适形放疗45例(3DCRT组),常规放疗63例(CF组),均采用6MVX线照射2.0 Gy/次,5次/w,总剂量为60 Gy,分30次,42 d完成,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结果 3DCRT组、CF组有效率分别为86.7%、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和CF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0%、69.0%,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高(P<0.05),而骨髓抑制反应3DCRT组较CF组轻(P<0.05)。结论 3DCRT较CF方法能提高老年Ⅰ-Ⅱa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放射反应均可耐受。
张清琴崔艳慧杨军花勤亮牛智杰霍晓庆冯月苗战会
关键词:食管癌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乳腔镜在注射式隆乳材料取出术中的优化应用
2013年
目的 探讨在注射式隆乳材料取出术中应用腔镜的优化技术路径.方法 入组15例双乳注射式隆乳术后患者,在乳房外下缘与腋前线交界处做第一切口长10 mm,抽吸隆乳材料,生理盐水冲洗后,置入Trocar,5 mmHg CO2充气后30°镜观察,依据残腔内隆乳材料分布情况,选择腔镜辅助体表标记后刮吸、悬吊法腔镜直视下小切口刮取或充气法全腔镜下取材等术式.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每侧乳房手术时间(39.7±9.2)min.术后无大出血、感染、皮下积液积气、乳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15例患者双乳对称、无红肿、硬结、手术切口愈合好、隐蔽性好.仅3例各1侧乳房中彩超可见最大径<5 mm的散在片状弱回声结节.结论 应用乳腔镜可明显降低注射式隆乳材料残留,且通过先镜下观察后决定取材方法的技术路径,可达到减少切口设置、提高美学效果的目的.
周颉罗建国谢巧芳丘禹洪刘敏
关键词:乳腔镜注射式隆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脊髓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对脊髓物理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的影响。方法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实际的摆位过程和无摆位误差的原计划进行比较,确定1个疗程中脊髓累积受照的物理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与相应计划值的差别。模拟在8例鼻咽癌患者的治疗计划上进行。每个病例有5种摆位情况:S0为原计划之摆位无摆位误差;S1、S2、S3和S4为模拟摆位,S1、S2和S3有同样的系统摆位误差,S1无随机摆位误差,S2的随机摆位误差小于S3;S2、S3的摆位误差呈正态分布;S4无随机摆位误差,系统摆位误差大于S1、S2和S3。结果与S0相比,S1、S2、S3和S4的脊髓参考点疗程累积剂量分别增加6.9%±1.3%、7.0%±1.4%、7.8%±1.5%和11.6%±1.0%;其总生物效应剂量分别增加9.2%±1.8%、9.7%±1.9%、11.2%±2.2%和15.7%%±1.4%;S2、S3分次剂量有波动,分次剂量标准偏差分别为11.4%±2.6%、16.6%±2.8%。结论较小的摆位误差也会造成脊髓剂量较大的改变;系统摆位误差主要影响疗程总量,而随机摆位误差主要产生分次间剂量波动;同样改变见于生物效应剂量且稍大于物理剂量。
何正中戴建荣乐文友
关键词:调强放射疗法摆位误差脊髓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中紫杉醇两种用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与目的尽管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推荐同步放化疗为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但同步放化疗方案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适形或调强放疗合并紫杉醇每周三次用法和相同总剂量的每周一次用法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劣,以优选放疗中紫杉醇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4月,全国多中心顺序入选符合条件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疗要求95%PTV达(60-70)Gy/(30-35)次/(6-7)周。结果共38例患者入组,每周三次用法组18例,1例治疗结束后1年出现3度放射性肺损伤,后因肺内感染呼吸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1度-2度放射性肺炎,1例患者出现3度放射性食道炎,12例患者出现1度-2度放射性食道炎,13例患者出现1度-2度白细胞减少;每周一次用法组20例,3例患者出现3度放射性肺炎,3例患者出现2度放射性肺炎,1例患者出现3度放射性食道炎,10例患者出现1度-2度放射性食道炎,1例患者出现4度白细胞减少,14例患者出现1度-3度白细胞减少。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8.8%和50.0%(P=0.026)。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79%和67%(P=0.607)。结论适形或调强放疗合并紫杉醇每周三次用法较每周一次用法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石安辉朱广迎余荣王颖杰夏廷毅
关键词:综合疗法紫杉醇
奈达铂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奈达铂同期调强放射治疗联合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Ⅲ期40例,Ⅳ期20例。鼻咽和全颈、锁上靶体积均采用全程IMRT技术照射,鼻咽肿瘤(PTV)和颈部转移淋巴结(PTVnd)处方剂量为69.96 Gy,鼻咽区域及上颈部临床靶区(PTV1)处方剂量为60.06 Gy,下颈部锁骨上区域(PTV2)处方剂量为50.96 Gy。腮腺50%体积≤35 Gy,晶体、垂体、颞颌关节、下颌骨及颞叶的最高限量分别为9,54,60,0,60 Gy,脑干、脊髓、视神经、视交叉的计划危及器官区(planning organ at risk volume,PRV)1%体积最高限量分别为54,40,54,54 Gy。按EORTC或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全组患者均给与同期化疗,放疗结束予3周期辅助化疗。结果:中位随访56个月,1,2,3,4年局部控制率100%(60/60),98.33%(59/60),93.3%(56/60),90.0%(54/60);1,2年总生存率(OS)均为98.33%,3,4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0.00%(54/60),85.0%(51/60),1,2,3,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6.67%(58/60),93.33%(56/60),86.7%(52/60),80.0%(48/60)。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同期调强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获得较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3~4级急性黏膜炎和血液学毒性是化疗的剂量限制性因素。
陈绍俊黄海欣李桂生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期放化疗奈达铂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22例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的优化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微创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切除肿块型与脓肿型慢性乳腺炎的局部病灶,辅以残腔冲洗及置管引流。与同期传统方法治疗者对比,观察其治疗上的优势。结果:Mammotome组22例一次治愈率为95.5%(21/22),仅1例于术后5d内冲洗换药持续可见脓性分泌物,为术后引流不畅所致,扩大引流口后22d痊愈;平均治愈时间(9.36±2.22)d;复发率为4.5%(1/22)。对比传统组25例一次治愈率68.0%(17/25,χ2=4.062,P<0.05)、平均治愈时间[(30.28±11.51)d,t′=-8.899,P<0.01]及局部复发率32.0%(8/25,χ2=4.062,P<0.05),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可在超声引导下将慢性乳腺炎局部病灶行大范围或完全切除,辅以置管冲洗引流,可明显缩短慢性乳腺炎的治愈时间以及改善治疗效果。
周颉罗建国丘禹洪郑爱秋张文夏王恩礼
关键词:乳腺炎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引流
二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在多叶准直器日常质量保证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建立利用半导体探测器阵列检测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定位误差的方法,用于MLC的日常质量保证。方法在MapCheck半导体探测器阵列上,相邻行探测器是错开半个探测器间距分布的。针对这种分布特点,设计了台阶式叶片位置模式,代替胶片测量常用的篱笆式(picketfence)叶片位置模式,作为叶片位置参考模式。在参考模式的基础上,人为引入不同大小的叶片位置误差,得到一组新的叶片位置模式——叶片位置校准模式。依次照射参考模式和校准模式,得到每一个探测器测量剂量与叶片位置误差的关系曲线。该曲线作为测量叶片位置误差的校准曲线。在进行MLC日常质量保证时,只需定期照射叶片位置参考模式,就可得到定量的叶片位置误差。结果新方法在一个配置40对MLC的加速器上进行了测试(ElektaPrecise)。篱笆式叶片位置模式一次检测160个叶片位置,而台阶式叶片位置模式一次检测240个位置,检测效率提高50%;对于同样的1mm叶片误差,前后两种模式的剂量变化分别是17%和25%,因此测量灵敏度提高8%。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的MLC日常QA方法。通过重新设计叶片位置模式,新方法提高了实施效率和测量灵敏度。
马攀戴建荣SHIJie
关键词:多叶准直器
简化调强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评价直肠癌根治术后不同照射技术的靶区和正常组织剂最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对10例男性、Ⅱ~Ⅲ期直肠癌经腹前切除(Dixon手术)术后患者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疔(3DCRT)、简化调强放疗(sIMRT)和调强放疗(IMRT)的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小同照射技术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适形指数和不均匀指数。处方剂是为50Gy。结果靶Ⅸ适形指数IMRT〉sIMRT〉3DCRT,靶区剂量不均匀指数3DCRT〉sIMRT〉IMRT。对危及器官保护sIMRT和IMRT优于3DCRT计划。sIMRT的子野跳数与3DCRT技术相当,但显著低于IMRT计划。3个野3DCRT、5个野3DCRT、5个野sIMRT、5个野IMRT和7个野IMRT的子野跳数平均值分别为482±13、504±11、4554±42、841±36和884±46。结论与3DCRT、IMRT计划相比sIMRT计划具最优的时效比。此处方剂量水平下3种技术均能较好保护残端直肠和肛管。
邓垒李晔雄金晶金大伟戴建荣
关键词:三维适形调强适形剂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