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KS012)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太淼张文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论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必要性及长期性被引量:2
- 2007年
-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在生产力尚未发展到"财富充分涌流"、"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条件下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其必要性并不是首先来自理论的需要,而是来自我国实行"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经验教训,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的独特功能及其实践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
- 李太淼张文
- 关键词: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生产力私有制
-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及制度路径被引量:17
- 2008年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实行、能否实行、如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学术理论界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劳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基本、最根本手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既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市场经济存在一定兼容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着特定的内涵,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所不同,诸如劳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按劳分配的标准、范围、程度、形式不同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要制度路径是:在所有制制度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企业生产经营层面上,实行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配;在企业内部分配中,规范要素收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在整个社会国民收入分配中,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原则搞好分配调节和调控,确保劳动收入占主体地位,使劳动收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 李太淼
-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市场经济
- 劳动价值论若干问题新探被引量:3
- 2008年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立的基石。正是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的分析,建立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全部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从而让劳动价值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 李太淼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
-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否具有合理性,必须从生产力中找到最终答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效率功能主要表现在: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 李太淼
-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应遵循的四大原则被引量:5
- 2006年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当代中国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使中国经济制度的构建更加富有绩效,我们必须遵循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辩证统一的原则,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坚持制度理性;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原则,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又要更加关注公平;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结构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对外开放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为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合作、竞争提供制度支持。
- 李太淼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
- 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被引量:1
- 2008年
-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构建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同时必须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这在我国具有客观必然性。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必须深化理论认识,实现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机结合。
- 李太淼
- 关键词:按劳分配
- 建立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体系
- 2007年
-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谋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而要更好更快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建立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
- 李太淼张文
-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