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09R10039-5)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郑衡泌陈文龙王宜强王彬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宋代妈祖信仰传播的地理过程及其推力分析被引量:17
- 2010年
- 对宋代妈祖信仰传播的地理空间分布及扩散态势与不同信仰人群间的关联进行分析,认为民间信仰的一种传播和扩散途径是从较低的社会阶层开始,逐步向较高的社会阶层扩散,并随着不同信仰人群的不同行为方式和活动空间特征,向着不同的传播路径进行传播,并形成不同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宋代是妈祖信仰发展的初期,渔民、海员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员这些不同的信仰群体在妈祖信仰传播地域扩大过程中先后加入,逐步实现信仰的等级扩散。不同信仰群体对其地域扩散推动方式不同:渔民群体以短距离传染性扩展扩散为主,海员海商群体以长距离迁移扩散为主,士绅官宦群体二者兼而有之。不同信仰群体对信仰地域传播形成的地理分布态势不同。渔民群体产生沿海岸小范围密集型分布,海员海商产生港口集镇分布特征,士绅官宦推动信仰向着政治中心传播。这些不同的传播类型和分布态势与各人群活动地域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 郑衡泌
- 关键词:民间信仰妈祖信仰
- 城市化发展的非农就业响应分析——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建构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模型和变化轨迹的基础上,应用标准差(δ)、变异系数(V)及比率(Gi)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的省内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解读出各地区响应模式的异同。结果表明:1991—2009年间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的响应强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从空间差异特征看,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的响应强度在静态和动态上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全省18个地市明显分异为强响应型、中等响应型以及弱响应型3种类型;从影响机制分析,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省内差异的主因,全省18个地市可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和低-低4种关联模式,明显折射出省内产业发展及其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空间差异,并诠释了区域非农就业增长不均衡的现状问题。
- 王宜强王彬
-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
- 民间信仰地域分异的微观分析——泉州三个村庄神祇生态位宽度测量和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民间信仰区域分异,前人的研究多数定位于有方言差异的大尺度区域。但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人们对神祇的信仰和供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对泉州市东海镇三个不同村落(蟳埔、宝山和法石)的民间神祇信仰情况进行微观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影响神祇在区域内生态位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神祇功能与这个区域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神祇的功能与区域内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是影响民间信仰神祇区域分异的重要因素。区域间产业类型的分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因此,特定功能神祇的区域分异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由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计算出的民间信仰神祇生态位数据与神祇在三个村落的分布及影响的实际情况比较契合,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民间信仰神祇的区域研究是可行的。
- 郑衡泌陈文龙
- 关键词:民间信仰区域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