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98200)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葛文春吴韦王枫许文良杨浩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敦化-密山断裂带的平移距离:来自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地块古生代-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制约被引量:19
- 2016年
- 敦化-密山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北段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大规模左行走滑发生的时限以及平移距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佳木斯地块以及兴凯地块之上古生代-中生代火成岩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结合其空间分布特征,对敦化-密山断裂带的平移时限及距离提供了制约。研究表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与兴凯地块在古生代-中生代期间具有类似的岩浆活动历史,两个地块之上该时期的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8个主要期次:中-晚寒武世(ca.500-516Ma)、早奥陶世(ca.480-486Ma)、晚奥陶世(ca.450-456Ma)、中志留世(ca.426-430Ma)、早二叠世(ca.285-292Ma)、晚二叠世(ca.255-260Ma)、晚三叠世(ca.202-210Ma)和早侏罗世(ca.185-186Ma)。相比之下,佳木斯地块中的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岩浆事件则集中在晚寒武世(-492Ma)、晚泥盆世(-388Ma)、早二叠世(-288Ma)、晚二叠世(-259Ma)和早侏罗世(-176Ma),而晚奥陶世-志留纪和晚三叠世的岩浆活动在佳木斯地块未见报道。早白垩世晚期(ca.105-110Ma)和晚白垩世(ca.90-94Ma)的岩浆活动在三个地块均存在。上述结果表明兴凯地块东缘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共同的地质演化历史,而中生代早期,兴凯地块西缘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经历了同样的岩浆作用历史。上述结果暗示,敦化-密山断裂可能经历了至少两次平移,分别发生在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和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推测其总的平移距离约400km。结合研究区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历史,敦化-密山断裂中生代的左行平移应与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板块)的斜向俯冲相联系。
- 王枫许文良葛文春杨浩裴福萍吴韦
- 关键词:岩浆作用同位素年代学
- 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抚远地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报导了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抚远地区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以限定该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属性。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一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值主要为0.31~1.23,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闪长斑岩均形成于晚白垩世(90.2~94.8Ma),而非前人认为的晚印支期。结合研究区及其邻区同时代火成岩的组合特征和古太平洋板块的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一抚远地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的构造背景,该期岩浆事件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作用的开始。
- 于介江柳佳成张嘉惠葛文春侯雪刚
- 关键词:花岗闪长斑岩地质意义
- 延边和龙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广泛出露,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195.2±1.3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3.83%~75.55%)、富碱(Na2O+K2O=7.63%~8.37%)、富铝(Al2O3=13.15%~14.25%)、贫镁、贫钙(MgO=0.22%~0.43%,CaO=0.87%~1.41%)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不高(ΣREE=106.60×10^-6~127.8×10^-6),轻稀土分馏系数(La/Sm)N=5.71~11.25,重稀土分馏系数(Gd/Yb)N=1.48~2.37,Eu为中等负异常(δEu=0.42~0.76),微量元素以富集LREE、Rb、Th、U、K,强烈亏损Sr、P、Ti为特征,指示为壳源岩浆,在构造图解几乎全部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显示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延边太平岭地区出现的早侏罗世花岗岩组合到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所报道早侏罗世花岗岩及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共同构成了平行洋壳的俯冲方向的成分极性,表明了俯冲方向,反映了在早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对我国东北地区北北西方向俯冲的渐进过程。
- 李研聂逢君孙德有苟军
-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 兴蒙造山带东缘中生代岩浆岩特征与成矿序列
- 兴蒙造山带东缘经历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和闭合、古亚洲洋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俯冲后陆内伸展等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导致显生宙岩浆岩极为发育,尤以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体分布面积巨大。正因为...
- 侯雪刚孙德有敬海鑫杨东光郭宏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