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F-2007--02)

作品数:3 被引量:4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新月韩昌盛林燕孙慧怡张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医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治疗溃疡性结...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证型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疗法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型
  • 1篇中医综合
  • 1篇中医综合治疗
  • 1篇中医综合治疗...
  • 1篇综合治疗方案
  • 1篇黏膜

机构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王新月
  • 2篇林燕
  • 2篇韩昌盛
  • 1篇刘大铭
  • 1篇吴健
  • 1篇王建云
  • 1篇程瑞莹
  • 1篇张雯
  • 1篇孙慧怡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3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肠黏膜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观察13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UC)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肠黏膜表现与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UC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行肠镜检查,观察其肠黏膜表现,分析其辨证分型和肠黏膜象的关系。结果主证型分布中,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气亏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肠黏膜象频率出现超过50%以上的为黏膜损害、黏膜颜色异常、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脓苔、血管模糊或消失。水肿、糜烂、溃疡以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居多(P<0.05,P<0.01);息肉、肠蠕动异常、颗粒感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居多(P=0.010);皱襞变浅或结肠袋消失以脾肾阳虚证、大肠湿热证居多(P=0.002);黏膜桥以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为多(P=0.280);质脆或接触性出血以大肠湿热证、脾气亏虚证、肝郁脾虚证为多(P=0.045);肠出血淡红色血以脾气亏虚证为多,暗红色血以大肠湿热证为多(P=0.017);脓苔集中在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和肝郁脾虚证,白脓苔以脾肾阳虚证为多,黄脓苔以大肠湿热证为多(P<0.001);黏液以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气亏虚证为多(P=0.012);肠腔狭窄或肠管纤维化、铅管样表现以血瘀肠络证为多(P=0.001),黏膜萎缩以血瘀肠络证和阴血亏虚证为多(P<0.001)。结论不同证型的肠黏膜具有不同的表现,从镜下肠黏膜的微观区别在一定程度上能印证中医宏观辨证。
吴健王新月孙慧怡张雯王建云程瑞莹刘大铭
关键词: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肠黏膜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分期、分部位治疗,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有效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复发率。结果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中药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中药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观察治疗后2周、4周、3个月及随访的证候积分可以看出,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UC在临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在抗复发方面更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林燕王新月韩昌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清热化湿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28例被引量:2
2010年
林燕王新月韩昌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