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530)
作品数:
2
被引量:5
H指数:2
相关作者:
张敏鸣
曹芳
宋瑞瑞
余鑫锋
陈智才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成像
1篇
信号
1篇
张量成像
1篇
神经纤维
1篇
体素
1篇
卒中
1篇
卒中后
1篇
弥散
1篇
弥散加权
1篇
弥散加权成像
1篇
脑梗
1篇
脑梗死
1篇
脑卒中
1篇
脑卒中后
1篇
扩散
1篇
扩散张量
1篇
扩散张量成像
1篇
加权成像
1篇
高信号
1篇
梗死
机构
2篇
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2篇
张敏鸣
1篇
孙建忠
1篇
国杨
1篇
陈智才
1篇
曹芳
1篇
余鑫锋
1篇
宋瑞瑞
传媒
1篇
浙江大学学报...
1篇
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1篇
2015
1篇
2013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脑卒中后白质纤维重塑的DT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3年
脑卒中是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白质纤维重塑可促进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可无创、动态观察卒中后脑内白质纤维微观结构改变的影像学手段。就DTI用于脑卒中后脑内不同结构水平的白质纤维重塑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和方法学发展进行综述。
曹芳
张敏鸣
关键词:
脑卒中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
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病灶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影像技术来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内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号不均质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例起病第3—7天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和IVIM扫描数据。IVIM技术经过图像处理得到慢弥散系数(D)、快弥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其中D和D^*分别反映脑实质内血管外和血管内水分子弥散速度,f反映微循环灌注改变。在DWI序列上分割出信号强度高于正常侧两倍标准差的感兴趣区域(ROI),在此范围内以ADC值0.55×10^-3mm^2/s为界限,将DWI高信号区分为核心梗死区(ADC≤0.55×10^-3mm^2/s)和核心周围区(ADC〉0.55×10^-3mm^2/s),然后镜像至非梗死侧得到正常侧ROI,然后分别计算这些ROI内的ADC值和IVIM参数(包括D值、D^*值和f值)。校正ADC值定义为rADC:核心梗死区ADC彬对侧镜像ADC值,同理得核心梗死区的rD值、rD^*值和rf值以及核心周围区的rADC值、rD值、rD^*值和rf值。结果:核心梗死区的ADC值、D值、f值较正常侧分别降低45%(P〈0.001)、42%(P〈0.001)和32%(P〈0.001);核心周围区的ADC值、D值、f值较正常侧分别降低22%(P〈0.001)、32%(P〈0.001)和8%(P=0.009)。同样,核心梗死区的rADC值(P〈0.001)、rD值(P〈0.001)和ff值(P〈0.001)低于核心周围区。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核心周围区的rADC值和rf值呈正相关(r=0.467,P=0.038)。结论: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DwI高信号病灶中,核心周围区相对于核心梗死区有反映微结构的水分子弥散速度的D值增加以及反映微循环血容量灌注的f值增加,这些改变反映了ADC值不均质可能与细胞水肿消退以及微血管代偿引起血容量增加有关。
宋瑞瑞
余鑫锋
耶尔凡·加尔肯
孙建忠
毛颖盈
国杨
陈智才
张敏鸣
关键词:
弥散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