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31040) 作品数:25 被引量:65 H指数:6 相关作者: 边秀房 王玉青 裘南畹 刘建同 尹奎波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医药卫生 更多>>
Formation of superthick Al-based amorphous ribbon 被引量:2 2003年 The Al-Ni-La-Ce-Pr-Nd amorphous ribbon with a super-thickness of 140 mm has been produced by the melt spinning technique. The thickness is as twice as that achieved by the melt spinning technique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the largest thickness of 65 mm). The crystalliz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Kissinger equ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the La, Ce, Pr and Nd on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of Al-based alloy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WANG Shenghai, BIAN Xiufang & JIA Yubo Key Lab of Liquid Structure and Heredity of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South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关键词:熔体纺丝 固相反应 In-5%Cu合金的液态结构与粘滞性研究 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高温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In-5%Cu合金熔体的结构。结果表明:随温度由400℃升高到900℃,In-5%Cu合金熔体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r1总体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原子配位数Ns的变化比较复杂,r1和Ns都在600℃左右出现转折,原子团簇出现热收缩现象,其结构在600℃附近出现异常变化。利用回转振动粘度仪对In-5%Cu合金在液相线以上不同温度进行粘度测量的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In-5%Cu合金熔体的粘度值减小,总体上呈现指数变化规律,在600℃左右发生突变。粘度突变温度与结构突变温度一致。 程素娟 秦绪波 边秀房 王忠华关键词:液态结构 团簇 粘滞性 粘度 Al-5Ti-1B中间合金对铸造Al-10Mg合金的细化行为 被引量:6 2005年 在铸造Al 10Mg合金中添加Al 5Ti 1B中间合金,观察合金的金相组织,测试其显微硬度。结果表明:Al 5Ti 1B对Al 10Mg合金有良好的细化效果,在加入量达到0 1%时,合金平均晶粒尺寸由650μm变为62μm;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细化效果有所衰退;Al 5Ti 1B的加入使合金的显微硬度提高了近10%。 尹奎波 边秀房 赵岩 周建坤 韩娜关键词:AL-TI-B AL-MG 显微硬度 再论熔体的亚稳相和粘度 被引量:1 2006年 在过去关于亚稳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亚稳相的特征:第1,提出了熔体的三个温区;第2,在模糊区中存在“多态”的概念;第3,对某些合金熔体可能不存在单相区;第4,Einstein-Debye粘度的扩散理论η∝kT/(df.D)的公式在过冷区中已不再正确. 刘建同 王玉青 裘南畹关键词:熔体 粘度 亚稳相 原子尺寸差异与非晶形成能力 被引量:3 2003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纯Au及AuCu合金的熔化、非晶化和晶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冷却速率为5×1011K·s-1至4×1012K·s-1的范围内,液态Au总是形成晶体,且冷速越快,结晶温度越低;而AuCu合金则形成非晶,且冷速越快,非晶转变温度越高.验证了原子尺寸的不匹配有利于非晶形成这一规律. 秦绪波 张妍宁 鲁剑林关键词:非晶合金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晶温度 Cu_3Au熔体快速冷却过程微观结构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Cu3 Au熔体的双体分布函数 g(r)在快速凝固条件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Cu3 Au降温至 70 0K时第二峰已发生劈裂 ,液态金属中已经产生了非晶态 ;用键对分析技术详细考察了Cu3 Au中微观组团随温度的演化特点 ,液体中的键对数及多面体数与温度的关系都表明 ,Cu3 Au在向非晶转变的过程中 ,的确发生了微观结构组态的变化 ,其中以液体中的缺陷多面体随温度变化最为剧烈。非晶不是过冷液态的“冻结”。 张弢 吴爱玲 管立 张晓茹关键词:分子动力学 快速凝固 液态银快速冷凝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化研究 2004年 利用计算机模拟了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由 5 0 0个银原子构成的液态Ag模型系统以 8× 10 13 K/s的速率快速凝固的全过程。模拟在FS相互作用势的基础上 ,通过双体分布函数、键对分析技术等多种方法 ,对液Ag快冷凝固过程的微观结构转变特性作了分析 ,给出了连续快速冷凝过程中液Ag原子间依靠相互作用力形成的独特的微观结构图像。模拟结果表明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液Ag没有形成bcc结构的倾向。 吴爱玲 张弢 张晓茹 管立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HA 铝基合金超厚带非晶的形成 被引量:8 2003年 报道了通过熔甩工艺得到厚度为140μm的新型用Al-Ni-La-Ce-Pr-Nd超厚带非晶,非晶条带厚度是同期国际报道(非晶条带最大厚度为65μm)的两倍多,并探讨了La,Ce,Pr和Nd对铝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研究了用Al-Ni-La-Ce-Pr-Nd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了其晶化表观激活能。 王胜海 边秀房 贾玉波关键词:铝基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铝镁合金熔体中氢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用HYSCANⅡ测量不同过热度和镁含量的铝镁合金熔体中的氢含量,研究了铝镁合金熔体过热度、镁元素和氢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铝镁合金熔体中的氢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氢在铝镁合金熔体中的存在形态不同,其可逆性也不同;通过热速处理可大大减少过热铝镁合金熔体中的氢含量;铝镁合金液吸氢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镁对铝液表面氧化膜性质的改变。 姚秀军 边秀房 尹奎波关键词:氢含量 过热温度 热速处理 AL-MG合金 试验条件对非晶合金DSC与TG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Pr55Ni25Al20块状非晶和Al85Ni10Pr5非晶薄带的高温DSC和TG曲线。结果表明,材料的性质和形状尺寸都对DSC和TG的准确测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比表面积小的Pr55Ni25Al20块状非晶在通Ar气的情况下,非晶的DSC曲线及其特征温度可以精确确定;对于合金本身抗氧化性较强的Al85Ni10Pr5非晶薄带,即使在空气中进行DSC测试,也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试验结果。 张均艳关键词:热分析 非晶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