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19980305071) 作品数:5 被引量:330 H指数:5 相关作者: 袁毓林 詹卫东 陆俭明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更多>>
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 被引量:28 2004年 本文从句式变换的角度来审视动词的论元、论旨角色等语义概念,旨在说明:(一)"X元"动词跟"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等概念一样,是对动词的下位分类,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不同的句式变换特征(或者说对不同句式的适应性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X 更适合看作是"符号值",而不是"数值"。即便是把 X 看作是数值,它的取值范围也不应该仅限于0、1、2、3这几个整数,而可以有1.5、2.5这样的小数。(二)"施事"、"处所"等论旨角色概念也可以用来预示跟动词相关的句式变换性质,如果从句式变换等形式特征标准出发来认识"施事"等语义概念并相应地给出形式定义,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的需要。 詹卫东关键词:论元结构 句式变换 动词 汉语语法 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 被引量:37 2001年 近年来语义研究在整个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与此同时,有关语义的一些基础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又时常引起争论,比如动词配价的性质问题,动词论元角色的语义类型如何确定,动词配价与句式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参考文献10,11,12,16].对此,我们可以结合计算机处理汉语的实际需求来看待有关语义范畴的争议,或许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更为有效的参照系.本文尝试从这种思路出发,就确立语义范畴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试图阐明语义范畴跟语言中的其他范畴一样,都具有相对性,一些表面的争议问题其实不过是一些伪问题,从而将研究者的关注点引向真正的问题所在. 詹卫东关键词:语义范畴 语义知识 语言学 相对性 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方法的更新与发展 被引量:10 2010年 本文认为,对未知事实的挖掘,研究理论的不断更新,这是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要素。但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对事实的考察和挖掘固然重要,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必须对考察、挖掘所得的事实和所发现的各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并进一步从中总结出具有解释力的原则和理论,能用这些原则、理论来解释更多的事实,从而使学科得以不断发展。语法研究也是如此。半个世纪来,新的理论、新的学说、新的分析方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不断涌现,从而不断推进了汉语语法的研究。而不同的理论方法之间常常表现为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因此,文章强调,不能只满足于了解、掌握一种理论,一种方法,要坚持多元论。 陆俭明关键词: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理论 语法分析方法 多元论 一套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语法指标 被引量:61 2003年 本文考察了现代汉语动词常见的 1 7种论元角色的语法表现 ,并以这些论元角色的下列分布特征和转换特征作为测试条件 :(i)能否直接作主语或宾语等句法成分 ,(ii)能否作"把 被"字句的主语 ,(iii)能否作介词"把 被由"的宾语 ,(iv)能否作"用 在到 从 往向"等介词的宾语 ,(v)能否作"VV V一V V了V"等动词重叠形式的主语或宾语 ,(vi)能否作"不没有VP"等否定形式的主语或宾语 ,(vii)能否作"V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 ,(viii)能否通过左向或右向出位而成为话题或述题等。以此从语法形式上界定不同的论元角色所应该具备的一套语法指标 。 袁毓林关键词:汉语 动词 语法 论元角色 句法功能 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 被引量:241 2002年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动词的各种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详细刻划各种论元角色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首先介绍国外语言学界对于论元、论旨角色、论元位置、论元结构、论旨阶层等概念的定义和认识.然后讨论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的五个方面的内容(论元数目、论旨角色、句法特征、语义特征、配位方式)及其基本的研究原则和处理技术.接着讨论不同的论元角色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层级体系;着重描写各别论元角色在述谓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也兼及它们各自的句法特征.最后通过实例讨论不同的论元角色在句法上的共现关系和语义上的转化关系. 袁毓林关键词:论元角色 语义特征 汉语 动词 论元结构 句处理中排歧问题补议 排歧问题是句处理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一些学者进行过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多种排歧策略。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N+A+的+不+V”这一句法格式所造成的不同句子的句法、语义分析,补充说明必须充分注意句中某个词语的具体意... 陆俭明 王黎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