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820021)

作品数:7 被引量:238H指数:5
相关作者:韩大元孟凡壮胡弘弘杨小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宪法
  • 3篇社会
  • 3篇宪法实施
  • 2篇中国社会
  • 2篇人民
  • 2篇社会共识
  • 1篇代表大会制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理念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共同体
  • 1篇学术影响
  • 1篇依宪治国
  • 1篇哲学
  • 1篇正当
  • 1篇中国社会变迁
  • 1篇中华人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人民代表
  • 1篇人民代表大会...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6篇韩大元
  • 1篇杨小敏
  • 1篇孟凡壮
  • 1篇胡弘弘

传媒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法学
  • 1篇法学评论
  • 1篇法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法商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宪法学研究与学术共同体的使命——纪念1982宪法颁行30周年
2012年
宪法学学术共同体于宪法学、宪法本身、国家法治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宪法学研究队伍植根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产生,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挫折,转而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宪法学研究的春天再次来临,至1982年宪法修改,宪法学研究日趋盎然,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已然形成。未来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将继续秉承独立、自治精神,推动宪法学专业化与公共责任,建构方法多元、逻辑自洽的"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并充分发挥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功能、薪火相传,推动宪法学发展,扩大宪法学的学术影响力。
韩大元胡弘弘
关键词:宪法学公共责任
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宪法地位被引量:65
2013年
自1954年宪法以来,在一院制下设置常设委员会的我国人大构造中,大会的宪法地位问题一直颇受关注。特别是在1982年宪法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之后,常委会不仅享有了立法权,而且在立法数量以及立法权限等方面有时超出了其宪法界限,现实运作中常委会修改基本法律的宪法界限也被悄然打破;在决定权、人事权、监督权方面,大会的宪法地位出现了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为了维护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有必要完善现有的人大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大会的职能,加强大会对常委会的制度性监督,保证全国人大的民主正当性与合法性。
韩大元
关键词: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社会变迁六十年的公民宪法意识被引量:26
2014年
宪法意识是公民的宪法知识、观点、理念和思想的总称。公民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民主政治、法治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衡量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在社会变迁中,宪法意识构成宪法秩序内在的精神力量,它本身即是推动社会变迁,尤其是重塑社会规范性判断与价值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同时,稳定、成熟的宪法意识也是确保社会变迁良性运行的基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始终成为社会凝聚与和谐的载体与力量,这有赖于民众的宪法意识。完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关键在于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法治思维能够真正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层面成为不同群体与公民的基本价值共识。坚持宪法至上理念,以更加理性、务实而开放的心态探究宪法实施的路径和机制,才能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宪法基础。
韩大元孟凡壮
关键词:公民社会变迁宪法意识宪法实施
法院改革及其宪法地位变迁
2012年
随着1993年市场经济的确立,1999年反革命罪的修改、统一战线的扩大和依法治国的确立,以及2004年人权的人宪,八二宪法的价值目标已然转变为通过制约公权力来保障人权。这决定了转型时期的法院改革应符合这一宪法价值。尽管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院无权对人大立法指手画脚,但是,它依然在改革实践中努力寻求对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从而保障人权。进而,这些也影响到了法院自身的宪法地位。
杨小敏
关键词:法院改革宪法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权反革命罪
1982年宪法的人文精神被引量:5
2012年
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1982年宪法)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确立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和目标,凝聚了社会共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1982年宪法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彰显了人文精神,使国家治理体现了人文哲学和道德理念。
韩大元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共识道德理念人文哲学
论宪法权威被引量:72
2013年
在现代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宪法权威是宪法得到社会普遍认同、自觉遵守、有效维护的理念与理由,尤其体现为宪法对公权力和所有国家生活产生的拘束力和规范力。对于社会治理中存在其他一些权威与宪法权威的关系,如政治权威、党的权威、个人权威、法律权威、制度权威等,应当维护宪法的至上性,其他任何权威都不能超越或代替宪法的权威。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其他权威与宪法权威的关系,并通过宪法治理逐步形成宪法至上的社会共识。
韩大元
关键词:依宪治国宪法至上宪法实施宪法权威
宪法实施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被引量:77
2012年
30年来,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1982年宪法成为国家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奠定了国家治理的正当性基础,确立了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与目标,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982年宪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通过宪法治理初步形成了社会共识,凝聚了民心,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未来的宪法发展应当以宪法理念为本,重视宪法运行机制,以宪法意识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通过宪法的发展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维护人类和平与人的价值。
韩大元
关键词:宪法实施社会共识社会治理宪法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