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62)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谢传晓程备久周强孙振莫乔程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2篇性状
  • 1篇性状遗传
  • 1篇雄穗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遗传力
  • 1篇玉米雄穗
  • 1篇育种
  • 1篇杂种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穗行
  • 1篇穗行数
  • 1篇亲子相关
  • 1篇基因
  • 1篇基因鉴定
  • 1篇基因结构
  • 1篇功能域
  • 1篇广义遗传力
  • 1篇分枝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谢传晓
  • 2篇周强
  • 2篇程备久
  • 1篇朱苏文
  • 1篇林凤
  • 1篇莫乔程
  • 1篇王建海
  • 1篇徐东东
  • 1篇赵永平
  • 1篇孙振
  • 1篇杨海龙
  • 1篇王平喜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玉米雄性不育机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之一,生产上广泛采用单交种。杂交种制种是玉米产业重要的生产环节,雄性不育系在杂交种制种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种子质量。因此,玉米雄性不育机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综述了玉米花序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机制与遗传基础及其在产业化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探讨与展望了雄性不育产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为理解玉米雄性不育性生物学机制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了较全面的基础资料。
祁显涛杨海龙谢传晓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生物学机制
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遗传、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以15个玉米F1代杂交种及8个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在两种氮环境下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力、杂种优势及亲子关系等。结果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和基因型×氮水平互作差异,广义遗传力达0.52~0.86。该性状F1杂交种呈近中亲遗传和超显性遗传共存的特点,大多数组合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分析表明,F1雄穗分枝数与父本、高亲值及中亲值之间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为玉米育种关于雄穗分枝性状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孙振莫乔程程备久谢传晓林凤
关键词:玉米广义遗传力杂种亲子相关
玉米穗行数性状QTL的元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以MaizeGDB数据库中2008年发布的IBM 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遗传图谱,利用BioMercator2.1软件,将已报道的基于26个不同双亲分离群体于不同实验中定位的玉米穗行数QTL通过公共标记映射,整合到该图谱上,并对这些QTL进行Meta分析。在已报道的196个穗行数QTL中,以95%的置信区间为阈值,发掘出176个QTL的公共定位区间及其在公共图谱上的共有标记,发掘出25个"一致性"与效应值大于4.5的QTL,并整理了连锁标记。
周强王平喜程备久朱苏文谢传晓
关键词: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玉米DCL1基因鉴定及其自然等位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克隆分离玉米DCL1候选基因,鉴定该基因组织与逆境响应等表达特征,并分析其自然等位变异。结果表明,目标候选基因全长7 408 bp,与拟南芥和水稻DCL1基因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相似度分别为91%和77%。mRNA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幼叶和吐丝期雌穗中表达丰度分别是幼茎的75.35倍和16.21倍;高盐、脱水、ABA、低氮、低磷胁迫处理条件下,幼苗中高盐和ABA处理呈下调表达,低氮和低磷处理呈显著上调表达,脱水处理无显著变化。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组织与逆境响应差异表达特征均与拟南芥和水稻等相似。87份玉米自交系10×全基因重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遗传变异丰富,共83个位点存在自然变异,但外显子区域和主要的功能结构域序列相对保守,约2/3的自然变异集中在内含子区域,外显子区域的27个自然变异位点只有8个位点在16个材料存在氨基酸差异。
徐东东赵永平王建海周强谢传晓
关键词:玉米基因结构功能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