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76B03)

作品数:22 被引量:206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文化张海德李忠海郑仕宏蒋爱民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槟榔
  • 6篇槟榔油
  • 4篇多酚
  • 3篇脂肪酸
  • 3篇抗氧化
  • 3篇活性
  • 2篇饮料
  • 2篇提取物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响应面法优化
  • 2篇抗氧化活性
  • 2篇固体饮料
  • 1篇毒理
  • 1篇毒理试验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多酚含量
  • 1篇多酚提取
  • 1篇星点设计

机构

  • 14篇海南大学
  • 14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制药技术有限...

作者

  • 14篇周文化
  • 13篇张海德
  • 7篇李忠海
  • 6篇郑仕宏
  • 6篇蒋爱民
  • 6篇普义鑫
  • 5篇何双
  • 3篇韩林
  • 3篇黄玉林
  • 3篇李岚
  • 3篇付希
  • 2篇邓学良
  • 2篇万婧
  • 2篇任费燕
  • 2篇崔阳阳
  • 2篇柯行龙
  • 1篇廖宇兰
  • 1篇张伟敏
  • 1篇李湘勤
  • 1篇蒋欣欣

传媒

  • 3篇食品科技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粮食与油脂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热带农业工程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槟榔籽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活性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为了研究槟榔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的溶剂(乙酸乙酯、体积分数70%乙醇和水)对槟榔籽进行提取,利用DPPH法、铁氰化钾还原法和ABTS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中,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水提取物次之,而乙酸乙酯提取物相对较弱,并且随着各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相应增强。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组成及含量有关。
韩林黄玉林张海德万婧戴萍
关键词:总酚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优化槟榔油超临界CO_2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槟榔油的工艺条件。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建立提取时间、提取压力、提取温度对槟榔油提取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响应曲面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槟榔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2h,提取压力28MPa,提取温度52℃,此时,模型预测槟榔油的提取率为93.22%,通过验证试验得到槟榔油的提取率为92.81%,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平均误差为0.44%。
周文化蒋爱民普义鑫
关键词:槟榔油响应面法
槟榔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用不同的溶剂对槟榔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确定了乙酸乙酯为较好的提取溶剂,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槟榔种子油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10。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进行提取,槟榔种子油的得率为95.01%。
周文化张海德何双郑仕宏李忠海
关键词:槟榔脂肪酸
槟榔油的提取工艺被引量:9
2008年
以海南和泰国两个品种的槟榔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法提取槟榔果中的槟榔油,探讨槟榔果中不同部位含油率及槟榔油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两个品种槟榔果出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槟榔果仁含油率比槟榔果壳高,确定槟榔果仁索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10 h,原料粒度20-40目,提取溶剂为氯仿。槟榔果出油率随热风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槟榔果经微波干燥处理的均比经热风干燥处理的出油率高,泰国种槟榔果经微波和热风干燥处理后的出油率均比海南种槟榔果的高。
黄玉林张海德谯莲
关键词:槟榔油
不同槟榔果常规营养成分和槟榔碱含量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对海南产的新鲜槟榔、槟榔烟果、槟榔籽3种样品作槟榔碱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各槟榔碱及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槟榔碱在0—12.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52x+0.0632,测得新鲜槟榔、槟榔烟果、槟榔籽的槟榔碱含量分别是0.422%、0.184%、0.329%:新鲜槟榔:蛋白质6.23%,粗脂肪17.52%,粗纤维17.87%,灰分4.09%,Vc13.29mg/g,还原糖13.35%,水分21.32%;槟榔烟果:蛋白质12.05%,粗脂肪13.23%,粗纤维23.31%,灰分4.67%,Vc2.64mg/g,还原糖2.86%,水分7.65%;槟榔籽:蛋白质22.78%,粗脂肪26.52%,粗纤维2.45%,灰分3.94%,Vc7.68mg/g,还原糖17.19%.水分12.56%。未加工的槟榔、加工后的槟榔及槟榔的不同部位的槟榔碱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周文化李忠海张海德何双蒋爱民郑仕宏付希柯行龙
关键词:槟榔槟榔碱常规营养成分
槟榔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以新鲜槟榔为主料,以金银花、甘草为辅料,经提取、过滤,制得槟榔固体饮料提取物,再以蔗糖作为甜味剂,以可溶性淀粉为增稠剂,经熬制、干燥、粉碎得槟榔固体饮料.采用正交试验,寻找槟榔固体饮料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槟榔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槟榔11 g,甘草1.0 g,金银花0.6 g;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95℃,时间45 m in,料液比1∶25;加糖量为15 g,熬制时间15 m in,可溶性淀粉2.5 g.产品溶解性、色泽、口味良好.
周文化李忠海崔阳阳何双柯行龙
关键词:槟榔固体饮料
不同加热方式对槟榔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用GC-MS方法鉴定出槟榔油中各成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6.84%、26.91%,占总脂肪酸含量的一半以上。并对槟榔油、椰子油、猪油分别进行常规和微波加热处理,探讨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及微波对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的酸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而过氧化值随加热时间呈曲折升高趋势,槟榔油、椰子油在加热条件下与猪油相比其酸值、过氧化值变化趋势相对较小,可能是本身含有的抗氧化物质,阻止了脂质过氧化物的链式反应。
李岚邓学良李忠海周文化普义鑫
关键词:槟榔油加热温度微波加热
槟榔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槟榔中的有效成分,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米曲霉、黄曲霉等6种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抗菌实验探讨槟榔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槟榔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样品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20%,对酿酒酵母、米曲霉、黄曲霉没有抗菌作用。
黄玉林袁腊梅兰淑惠张海德
关键词:槟榔提取物抗菌活性
槟榔油急性毒理试验及其自微乳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槟榔油的毒理安全性及微乳化特性,研制出槟榔油自乳化传递系统,以便提高槟榔油的生物利用度。通过槟榔籽油对SD大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其安全性;通过溶解度试验、浊点测试、三相图的绘制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优化等试验,以自微乳乳化前后表征、微乳液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优化筛选出各组分的最佳组合和最适配比。结果表明,进行毒性试验的动物均未见明显的毒性症状,体重未见明显影响,各主要生命器官剖检均未见异常;槟榔油自微乳的最佳配方为:槟榔油(19.56%)、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54.31%)、乙二醇单乙基醚(26.13%),平均粒径为54.34 nm,zeta电位为-33.82 mV。槟榔油安全范围大,无毒副作用,制备槟榔油自微乳稳定性好。
蒋欣欣张海德王伟涛廖芸
关键词:槟榔油毒理试验自乳化星点设计
响应面法优化槟榔中多酚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温度,甲醇浓度,料液比,对槟榔多酚提取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响应曲面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和甲醇浓度的增加,槟榔多酚提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温度和料液比的增加槟榔多酚提取率逐渐增加。随着甲醇浓度和料液比的增加,槟榔多酚提取率也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提取温度是影响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料液比和甲醇浓度。综合优化得出提取温度为65.7℃,甲醇浓度为62%,料液比为1︰23.5g/mL,此时槟榔多酚提取率为11.23mg/g.
普义鑫周文化蒋爱民张海德任洪浩
关键词:响应曲面槟榔多酚提取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