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9-0753)
- 作品数:1 被引量:23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明明刘振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贺兰山马鹿冬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被引量:23
- 2009年
-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贺兰山地区,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冬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共测定了72个取食利用样方,59个卧息利用样方和131个对照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马鹿在冬季偏好的取食地为平滑起伏坡,以酸枣、柳为优势乔木、混合型树林或空地,乔木高大稀疏、间距较远,灌木密度大,草本盖度较高,位于<15°的半阴半阳坡的下坡位,距裸岩远,隐蔽度高;偏好的卧息地在山地疏林草原带的平滑起伏坡上,以酸枣、柳为优势乔木、混合型树林或空地,乔木高大稀疏,灌木矮小、稀疏且距离较远,草本盖度较高,位于<15°阳坡的下坡位,远离裸岩,隐蔽程度高。马鹿冬季的取食和卧息生境在草本盖度和隐蔽度上差异极显著。相对于卧息生境,马鹿冬季的取食生境对草本盖度和隐蔽度要求更低一些。马鹿冬季取食地的资源选择函数为1.155-0.149×乔木高度-0.066×草本盖度+0.190×坡度,模型的正确判别率为86.8%;马鹿冬季卧息地的资源选择函数为-30.936+0.494×乔木高度+0.257×坡度-0.002×海拔高度+0.387×隐蔽度,模型的正确判别率为95.8%。食物、隐蔽条件以及贺兰山的独特地形特征是影响马鹿冬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
- 刘振生张明明李志刚胡天华翟昊
- 关键词:马鹿资源选择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