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140)

作品数:9 被引量:93H指数:5
相关作者:闫德智王德建张刚查书平王丽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稻
  • 5篇水稻土
  • 4篇土壤
  • 2篇氮量
  • 2篇氮素
  • 2篇氮素矿化
  • 2篇同位素
  • 2篇秸秆
  • 2篇供氮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同位素
  • 1篇稻秸
  • 1篇稻田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容重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机构

  • 8篇南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闫德智
  • 3篇王德建
  • 1篇王丽娜
  • 1篇查书平
  • 1篇周立旻
  • 1篇张刚
  • 1篇蒋庆丰
  • 1篇钱鹏
  • 1篇郑祥民
  • 1篇贾凤薇
  • 1篇金成伟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添加秸秆对土壤矿质氮量、微生物氮量和氮总矿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了在乌沙土上添加15N标记秸秆后,秸秆15N在矿质氮、微生物氮和土壤不同组分中的分配情况,并应用氮同位素库稀释法测定了秸秆在乌沙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结果表明:将秸秆添加到土壤后,微生物氮量显著增加,而土壤矿质氮量在14天时迅速下降。随着秸秆的分解,秸秆15N进入矿质氮库和微生物氮库,矿质15N在第7 d时最高,占到添加秸秆15N的6.7%,微生物15N在第14 d最高,占到添加秸秆15N的18.1%,随后矿质15N和微生物15N量都下降。56 d时,仍有50.8%的秸秆氮没有分解掉,5.4%的秸秆15N进入土壤53μm^2 mm组分,15.5%进入2~53μm组分,14.6%进入小于2μm组分,有13.6%的秸秆氮损失掉。在培养开始时,乌沙土的氮总矿化速率为2.81 mg kg-1d-1,秸秆在乌沙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2.50 mg kg-1d-1。
闫德智王德建
关键词:水稻土氮同位素微生物氮
太湖地区3种主要类型土壤的供氮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了太湖地区3种类型土壤黄泥土、乌沙土和乌栅土的供氮能力,以期为太湖地区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好气培养法、淹水密闭培养法、化学提取法。[结果]好气条件下,黄泥土的氮矿化量最高,其次为乌栅土,乌沙土最低,乌栅土2060 cm土层土壤供氮量占060 cm土层的40%左右。淹水条件下,土壤的氮矿化量依次为乌栅土〉黄泥土〉乌沙土,乌栅土全层土壤供氮量主要来自020 cm土层。黄泥土和乌沙土的无氮区水稻产量和水稻吸氮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乌栅土。3种土壤酸解氮、碱解氮和热氯化钾提取氮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乌栅土〉黄泥土〉乌沙土,各化学提取法指标都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结论]各项化学提取法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氮素矿化的难易程度。
闫德智
关键词:氮素矿化土层深度水稻土
太湖地区稻田氮肥吸收利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氮肥去向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幼穗形成前。氮肥用量在225~315 kg/hm2之间时,水稻植株总吸氮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考虑到氮肥增产效益,推荐225 kg/hm2作为氮肥适宜用量。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当氮肥用量在225~315 kg/hm2之间时,约28%~33%的肥料氮被作物吸收,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升高;约11%~16%的肥料氮残留在土壤中;约56%的肥料氮损失掉,氮肥用量对氮肥损失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在植株总吸氮量中,肥料来源的氮素逐渐增加,土壤来源的氮素虽然逐渐减少,但仍能占到植株总吸氮量的46%~57%。
闫德智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同位素示踪水稻产量水稻土土壤供氮量
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对水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以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对水稻土C、N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增加了土壤C矿化量,但降低了可矿化C在土壤有机C中的比例。长期施用化肥能够增加土壤N矿化量,而且增加了可矿化N在土壤全N中的比例,但配施秸秆不能继续增加N矿化量。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但微生物量在土壤中的比例变化不大。
闫德智王德建
关键词:长期施肥可溶性有机碳
Melting and shrinkage of cryosphere in Tibet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被引量:4
2011年
Global warming is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global ecological systems,and has inevitably induced changes in the cryosphere,one of the five layers of the earth.Major changes include the shrinking and reduction in the area and volume of both the mountain glaciers and the ice caps covering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and the melting of permafrost and thickening of the active frost layer.Swift changes in the cryosphere have inevitably induce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its zone.While some of these changes are beneficial to mankind,such as an increase in water circulation,short term increases in water volumes and the enlargement of the cultivatable area,others are extremely hazardous,like the flooding of lowlands caused by an increased sea level elevation,debris flow caused by glaciers,glacier lake bursts,undermined building safety caused by permafrost melting,the deterioration of alpine cold meadows,and the surface aridiz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of land.Tibet,having a major part of the cryosphere in China,is home to the most widely spread glaciers and permafrost,which play a vital role in regulating water resources,climate,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safety in China and Asia.However,due to global warming,the glaciers and permafrost in Tibet have recently changed dramatically,exhibiting shrinkage and melting,which threatens long-term water resources,and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China.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warming and the melting and shrinkage of the cryosphe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osphere's melting and shrinkage in Tibet are the direct result of global warming.The melting of glaciers has led to a series of disasters,such as changes in river runoff,the heightened frequency of debris flows induced by glaciers and the outbursts of glacier lakes.The melting of the permafrost also resulted in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ibet,such as the degradation and population succession of the alpine grasslan
JianGuo ZHANG YingLi WANG YunSong JI DeZhi YAN
关键词:TIBETCRYOSPHERE
南通市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为研究区域,探讨6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油菜—大豆轮作、水稻—小麦轮作、荒地、菜地、桑园以及梨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可引起土壤有机质、总氮、颗粒态有机质、团聚体结构、容重等土壤质量指标的明显变化。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广泛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水稻—小麦轮作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以及颗粒态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较低的容重,表明水稻—小麦轮作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桑树种植需肥量较大,大量有机肥的施用使其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剧烈的人为扰动,菜地各土壤质量指标均不理想。
金成伟闫德智贾凤薇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容重团聚体
^(15)N标记秸秆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的氮素矿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在太湖地区乌栅土和黄泥土上添加15N标记秸秆后,秸秆15N在矿质氮、微生物氮和不同粒径土壤组分中的分配情况,并应用氮同位素库稀释法测定了秸秆在两种土壤上的氮总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添加秸秆后,土壤矿质氮量在7~28 d之间迅速下降,微生物氮在前7 d逐渐升高,随后维持稳定。随着秸秆的分解,秸秆15N进入矿质氮库和微生物氮库,矿质15N在第7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9.24%~12.3%,微生物15N在第14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21.3%~40.5%,随后矿质15N和微生物15N量均下降。在培养的第7~28天之间,矿质15N和微生物15N出现下降,可能存在秸秆氮的损失。培养56 d时,10.5%~13.3%的秸秆15N进入土壤53μm~2 mm组分,24.5%~26.5%进入2~53μm组分,30%进入<2μm组分,有5.7%~14.9%的秸秆氮损失掉,仍有15.4%~29.1%的秸秆未分解,秸秆在乌栅土上分解的更多,但损失也更多。添加秸秆后0.5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1.61 mg kg-1d-1和1.48 mg kg-1d-1;56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0.26 mg kg-1 d-1和0.36 mg kg-1 d-1。
闫德智王德建张刚查书平
关键词:水稻土水稻秸秆
江苏南通表土、地面灰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选取南通市不同功能区表土、地面灰为对象,测试重金属元素Pb、Zn、Cu、Ni、Cr含量,并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表土、地面灰中Pb、Zn、Cu含量较高,污染较为严重,Ni、Cr含量较低,污染较轻.重金属污染顺序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文教区>住宅区.表土与地面灰重金属物质来源相似,一部分主要来自地壳物质,一部分受人为污染干扰.地面灰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风险程度均高于表土,且崇川区工业区、商业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高,其余地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该项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钱鹏周立旻郑祥民蒋庆丰闫德智
关键词:表土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浙江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了解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旅游者夏季选择旅游地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根据浙江省11个站点1971—2007年夏季(6、7、8月)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模糊评价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月旅游气候舒适度状况由中西部向外逐渐变差,7、8月份金衢盆地舒适度状况最差,其他地区均属于最舒适、舒适、较舒适区;整体上看,气候最宜人的地区是浙江西南部山区,其次是东北部舟山群岛与嵊泗列岛.
査书平张敏王丽娜
关键词: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