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496060401)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照兰马素平路小燕费景兰时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永城市人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毒素血症
  • 3篇血症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3篇内毒素血症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浆置换治疗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硬变
  • 1篇源性
  • 1篇鼠模型
  • 1篇衰竭
  • 1篇中药
  • 1篇中药灌肠
  • 1篇重型
  • 1篇重型乙型
  • 1篇重型乙型肝炎
  • 1篇慢加急性肝衰...

机构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永城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靖江市...

作者

  • 3篇张照兰
  • 1篇时峰
  • 1篇费景兰
  • 1篇陈炜萍
  • 1篇王毓麟
  • 1篇路小燕
  • 1篇马素平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肠毒清颗粒对肝硬变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肠毒清颗粒对大鼠肝硬变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余60只制作大鼠肝硬变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肠毒清高剂量组、肠毒清低剂量组、乳果糖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的内毒素、TNF-α、IL-6及NO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内毒素、肝匀浆TNF-α、IL-6及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毒清高剂量组、肠毒清低剂量组、乳果糖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肝匀浆TNF-α、IL-6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肠毒清高剂量组与乳果糖组比较,内毒素、TNF-α、IL-6差异显著(P<0.05);与肠毒清低剂量组比较,血浆内毒素、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果糖组TNF-α、NO与肠毒清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毒清颗粒能够防治肝硬变内毒素血症。
张照兰王毓麟
关键词:肝硬变内毒素IL-6
肠毒清灌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34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肠毒清中药灌肠联合血浆置换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退黄、降酶,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肠毒清(组成:人参10 g,厚朴6 g,大黄6 g,枳实6 g,赤芍10 g)灌肠,每日2次,并联合血浆置换,72 h 1次,一般治疗3~4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内毒素变化和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腹水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观察随访24周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TBil、ALT、ALB、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TBil、A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T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以治疗组变化更显著〔TBil(μmol/L):89.6±52.3比124.6±64.4,ALT(U/L):52.4±32.1比98.3±42.5,PTA:(53.8±11.5)%比(41.2±10.2)%,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中、晚期患者治疗后内毒素(kU/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早期:0.094±0.015比0.109±0.032,中期:0.102±0.019比0.146±0.062,晚期:0.124±0.022比0.196±0.074,均P<0.05)。两组中、晚期24周生存率均较早期明显降低,治疗组早、中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94.1%(16/17)比83.3%(15/18),中期:85.7%(12/14)比42.9%(6/14),均P<0.01〕。结论肠毒清中药灌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能够清除胆红素、减轻内毒素血症,提高PTA,增�
张照兰时峰路小燕马素平费景兰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中药灌肠血浆置换
肠毒清颗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4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肠毒清颗粒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乙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重型乙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肠毒清颗粒(组成:人参10g,厚朴6g,大黄6g,枳实6g,赤芍10g);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内毒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比45.83%),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比33.33%,均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乏力、腹胀评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乏力:3.31±0.22比6.42±0.77,腹胀:3.15±0.21比6.44±0.62,均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降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PA)明显提高,且治疗组TBil及P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CTBil(μmol/L):94.6±52.3比124.6±64.4,PA:(52.8±11.5)%比(44.4±10.2)%,均P〈0.053。治疗组慢性重型乙肝早、中、晚期患者有较好疗效,血ET含量(kE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0.097土0.015比0.109士0.038,中期:0.102±0.019比0.146±0.062,晚期:0.124±0.022比0.196±0.074,均P〈0.05)。结论肠毒清颗粒可改善慢性重型乙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血清ET,改善临床症状。
张照兰陈炜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重型慢性内毒素血症肠源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