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2013010301)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魏书军石宝才宫亚军王泽华朱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区植物保护站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叶螨
  • 3篇毒力
  • 3篇生物测定
  • 3篇二斑叶螨
  • 2篇幼虫
  • 2篇联合毒力
  • 2篇龄期
  • 2篇酶活
  • 2篇酶活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毒死蜱
  • 1篇形态学
  • 1篇药剂
  • 1篇药剂敏感性
  • 1篇夜蛾
  • 1篇幼虫龄期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率
  • 1篇植绥螨
  • 1篇智利小植绥螨

机构

  • 8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8篇宫亚军
  • 8篇石宝才
  • 8篇魏书军
  • 7篇王泽华
  • 5篇朱亮
  • 3篇康总江
  • 2篇金桂华
  • 1篇崔文夏
  • 1篇赵尔成
  • 1篇王甦
  • 1篇陈敏
  • 1篇曹利军

传媒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农药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联苯肼酯与毒死蜱对二斑叶螨联合毒力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寻找控制二斑叶螨的药剂,延缓对联苯肼酯抗性的产生。【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研究了联苯肼酯与毒死蜱对二斑叶螨的联合毒力。[结果]联苯肼酯的毒力明显高于毒死蜱,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10.9277、5.1543、3.3894mg/L,毒死蜱LC50值分别为433.2953、206.7985、69.0944mg/L。两药剂混用时,在1:1-1:80混配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以1:1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随着毒死蜱用药量的提高,共毒系数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联苯肼酯与毒死蜱混用对二斑叶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宫亚军王泽华朱亮石宝才康总江魏书军
关键词:二斑叶螨毒死蜱混配共毒系数
豌豆彩潜蝇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是我国蔬菜上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尚未见该虫幼期卵到蛹各虫态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的方法收集豌豆彩潜蝇的卵、不同龄期的幼虫以及蛹,对该虫从卵期到羽化成成虫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通过测量幼虫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结果】卵期观察到了豌豆彩潜蝇及其他潜蝇科昆虫中从未记述过的卵的呼吸角。利用口钩和头咽骨长度将幼虫划分为3个龄期,并对不同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确定了通过骨化结构对幼虫龄期准确鉴定和通过外部形态快速鉴定的方法。根据豌豆彩潜蝇蛹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将蛹期划分为5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结论】本研究记述了豌豆彩潜蝇卵到蛹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为潜蝇幼虫和蛹的形态学及豌豆彩潜蝇生物学、生理学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
曹利军宫亚军朱亮石宝才陈敏魏书军
关键词:豌豆彩潜蝇形态学幼虫龄期
北京地区二斑叶螨不同种群的药剂敏感性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作物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不同种群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了解二斑叶螨对药剂敏感性与体内4种解毒酶活力的相关性。【方法】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玻片浸渍法(slide-dip method)检测北京房山、怀柔、昌平、延庆和平谷5个地区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对单头叶螨的CYT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抗性突变位点;并采用酶标仪微量板法,检测二斑叶螨体内与抗性相关的多功能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结果】5个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最敏感,其LC50分别为2.4880、6.4693、6.2398、0.7882和14.7783 mg·L-1。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其LC50分别为22.4712、35.4431、14.5260、15.4904和14.0023 mg·L-1。对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非常低,螺螨酯的LC50分别为49.6833、81.8826、72.9609、204.4609和1 433.5137 mg·L-1,哒螨灵的LC50分别为202.6902、806.8324、375.3518、188.3234和2 310.9040 mg·L-1。延庆地区二斑叶螨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其活力分别为14.9508U/(mg protein)、0.2271μmol·mg-1 protein·30 min-1和58.2962 U/(mg protein)。怀柔地区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其活力为1.4272μmol·mg-1 protein·30 min-1。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采用PCR技术对5个地区的288个二斑叶螨个体进行CYTB基因检测后,仅发现怀柔地区的一个个体CYTB基因第126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一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导致氨基酸由G突变为S,其余地区均无突变,这与生物测定方法中各地区对联苯肼酯较敏感的结果基本一致。【结�
宫亚军王泽华石宝才崔文夏金桂华孙艳艳魏书军
关键词:二斑叶螨生物测定酶活力
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控制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明确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对茄子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控制效果,探索智利小植绥螨控制茄子二斑叶螨的最优释放数量。【方法】在1︰10、1︰30和1︰50不同益害比及10、30和60头/叶二斑叶螨不同猎物密度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效果以及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结果】随智利小植绥螨释放比例的提高,防治效率明显提高,益害比1︰10、1︰30和1︰50的防效分别在释放后第14、22和26天达100%;在不同猎物密度下,按益害比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效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且6 d后不同猎物密度下防效差异不明显,第20天时3种密度下的防效均达100%,表明其捕食作用受到益害比影响较大而受猎物密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捕食螨释放比例的降低和二斑叶螨密度的提高,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增加,在益害比为1︰50、二斑叶螨种群密为60头/叶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最高增殖率分别达643%和893%,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具有较高的种群增殖力。【结论】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推荐在二斑叶螨发生早期时按益害比1︰10~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以保证较快的防控效果和较少的捕食螨释放量。
宫亚军王泽华王甦朱亮石宝才魏书军
关键词:智利小植绥螨二斑叶螨生物防治增殖率
联苯肼酯与联苯菊酯对朱砂叶螨联合毒力的生物测定被引量:1
2015年
以朱砂叶螨为试材,采用玻片浸渍法,研究了2种杀螨剂联苯肼酯和联苯菊酯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联苯肼酯和联苯菊酯单独使用时,其24h对朱砂叶螨的LC50(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3.2385mg/L和34.5302mg/L,48h的LC50分别为16.0384mg/L和15.3873mg/L。联苯肼酯和联苯菊酯混配使用时24h的共毒系数为115~204,48h共毒系数为134~224,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对不同混配比例的分析发现,联苯肼酯与联苯菊酯按有效成分在1∶1的混配比例下较之其它比例增效作用更佳,共毒系数在24h和48h时分别为204和221。2种药剂混用能够发挥不同药剂的作用特点,增强杀虫活性,扩大杀虫谱,对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王泽华石宝才宫亚军魏书军
关键词:朱砂叶螨联苯菊酯联合毒力
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及其与酶活力的关系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明确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ubner)不同龄期幼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的敏感性及其与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璺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并检测了不同龄期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娶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结果】在所测定的5个龄期中,随龄期增加,敏感性逐渐降低,其中1~5龄幼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50分别为0.1010、0.3561、0.7568、1.4325和8.4390mg/L,对毒死蜱的LC50分别为27.4632、46.8495、87.5222、129.3217和1356.6770mg/L。单头幼虫的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随虫龄的增加而提高,与龄期间对药剂的敏感性呈负相关(由于外源化合物摄入量减少,5龄单头幼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略有降低)。【结论】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田间防治中,应选择对杀虫剂敏感性较高的低龄幼虫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王泽华石宝才康总江朱亮金桂华魏书军宫亚军
关键词:甜菜夜蛾龄期生物测定酶活力
五种杀螨剂对黄瓜茶黄螨的防治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以黄瓜上的茶黄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杀螨剂对大棚黄瓜茶黄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1-14d防效均达93%以上;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 000倍液,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1-14d防效达90.60%-99.27%;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防效只有73.26%,可是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逐渐提高,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240g/L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和110g/L乙螨唑悬浮剂5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综合考虑,在保护地防治蔬菜上的茶黄螨,推荐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 000倍液,建议在茶黄螨发生初期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
康总江王泽华石宝才朱亮宫亚军魏书军
关键词:茶黄螨杀螨剂
几种杀虫剂对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被引量:19
2015年
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 h 的 LC50值为0.19 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值为54.45~76.48 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棕榈蓟马药后1~14 d 的防效均达90.88%以上,明显高于其他3种药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是防治棕榈蓟马的首选药剂,推荐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王泽华孙艳艳魏书军马永军石宝才赵尔成宫亚军
关键词:棕榈蓟马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