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103)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培峰王哲邵帅吕杨王璐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理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性疾病
  • 1篇阳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增殖性疾病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新辅助...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淋巴瘤
  • 1篇腺癌
  • 1篇疗效评价体系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观察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淋巴组织
  • 1篇淋巴组织增殖...

机构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王哲
  • 2篇李培峰
  • 1篇朱瑾
  • 1篇范林妮
  • 1篇郭英
  • 1篇黄高昇
  • 1篇张微晨
  • 1篇刘一雄
  • 1篇王璐
  • 1篇吕杨
  • 1篇邵帅

传媒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体系被引量:13
2012年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恰当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不仅可以指导患者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还可对不同药物的疗效提供可靠的评估。目前新辅助化疗评估主要采用临床检查如触诊、超声、钼靶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体积变化,可分为临床评估和病理学评估。两者均有多种体系标准,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标准。临床试验中采用较多的标准有WHO和RECIST等临床评价标准以及MP标准和JBCS标准等病理学评价标准。本文就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体系进行总结。
邵帅李培峰柳玉彬王哲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以缩短诊断时间和减少误诊。方法:结合文献分析1例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死亡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EBER原位杂交、基因克隆重排结果等。结果: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嗜血综合征,包括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三系减少,可伴有腹水及胸腔积液,血清EB病毒载量增高、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肝肾功能、凝血、血脂等均异常;骨髓涂片示异型淋巴细胞约占18%,并可见嗜血现象。淋巴结活检示其结构破坏,淋巴滤泡减少,T区明显扩大,可见轻-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窦扩张,组织细胞增生,可见嗜血现象,间质血管增生。免疫组化证实EB病毒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EBER原位杂交部分淋巴细胞胞核阳性;淋巴结组织标本基因重排示TCR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患者在发病第27天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变,部分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死于严重并发症。该病病情多较复杂,且与其它疾病存在重叠或交叉,早期确诊困难,目前证实其中T淋巴细胞增生为克隆性增生,为T细胞淋巴瘤。应提高对其病理认识,并紧密结合临床、检验、免疫表型、基因重排等因素,减少治疗延误。
吕杨李培峰朱瑾刘一雄范林妮王璐张微晨郭英黄高昇王哲
关键词:EB病毒T细胞淋巴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