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505401)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2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曦李董男马晓彤张立平汤尔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运气七篇”法象用药举隅被引量:2
- 2015年
- "运气七篇"在象数思维指导下,有独特的法象用药方法。如其中的苦味之品是具有火象之物,在某些情况下作为阳性药物来应用。又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五味的运用,除根据五行相克来应用之外,亦有据五味所对应之象的阴阳属性来应用的。因此,临床用药在参考运气学说配伍规律时,需注意从药物功效的"象"出发,不宜直接将后世本草中注明的药物性味代入分析。
- 黄玉燕汤尔群
- 关键词:运气黄帝内经象数思维苦味
-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需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被引量:12
- 2014年
-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方兴未艾,其意义可与"中医科学性"、"中医方法论"、"中医现代化"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等理论命题相提并论。研究工作不能流于简单的形象化概括,而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何谓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为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和如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并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与说明。第一个问题要对"中医"、"原创"、"思维"和"模式"清晰界定;第二个问题要阐述中医学知识属性、中医的科学性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征;第三个问题要分别从医学、哲学和史学角度讨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医界认识个性化倾向、中医认识论基础的中国哲学体现、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一般形式、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存在状态以及西方医学传统中类似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相应形态等。
- 马晓彤
- 关键词:知识属性整体论还原论
- 论《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思维特点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考察《黄帝内经》气化理论中渗透的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顺势随时、取象运数、权衡守中、恒动变易、直觉体悟等特点。通过对《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思维特点研究,有助于现代学者对《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思维方式的深入理解和充分认识,从而明确气化理论在《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 陈曦
- 关键词:《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思维方式
- 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浅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中国传统养生主要从神养、行养、食养等方面着手。神养是养生诸法之首,包括德之养、情之养和趣之养三个方面,其中德之养居于核心地位;行养关注衣着、居室、睡眠、沐浴和房事等,尤其注重时间节律;食养时需注意饮食卫生、时间和量、营养构成、宜忌等,强调顺应体质和四时进行调养。
- 李董男
- 关键词:情志养生饮食养生顺应四时
- 先秦两汉时期热病、伤寒和温病概念辨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分析,探讨了伤寒概念内涵及其与疫病的关系,解析了温病概念之滥觞,辨析了热病、伤寒与温病概念。指出热病并非必"伤于寒",而是有外感、内伤两种起因,外感方面,六淫皆能致热;伤寒与热病概念有部分重合,广义伤寒与外感热病概念常混用;温病概念与外感热病接近。三者都包括部分疫病。《内经》使用热病概念较多,《伤寒论》主要使用广义和狭义伤寒概念,温病概念在这一时期运用较少。
- 张宏宇李董男
- 关键词:先秦两汉热病伤寒温病
- 中医系统学是中医现代化的科学基础被引量:14
- 2019年
- 通过三个连续的系统化过程,将柔性的传统中医学知识予以整合,再将其与系统学领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论、突变论、分形与混沌学要旨相互诠释,最终建构成具有现代中医学与现代系统学双重属性的中医系统学框架。它的基本特征是可实证与量化,其功能有二:推进中医现代化,同时促进系统学发展。这个框架包括中医学与系统学通约的认识论,科学原理与技术体系。三者对应于系统科学领域常用的系统论、系统学与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以中医学素材建构而成的系统学模型,一方面可以推广至其它系统的机制说明,另一方面,可以反过来帮助中医学自身的进一步完善。
- 马晓彤
- 关键词:中医学系统学中医现代化实证信息医学
- 论象思维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象"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本质的属性,是形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与核心,因而在古代,一切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思想与知识都不可避免地运用到"象"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在中医学历史发展过程中,"象"的观念与思维方法起到了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1东西文明差异与"象"观念的起源"象"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蒙昧时期对天象的认识。
- 张宇鹏
- 关键词:中医理论体系
- 现代教育理念在中医药信息检索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对现代教育理念在《中医药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从教育性质、平均指标、教学主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考核方式和学习态度八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该课程教学的一般模式、流程和形成性评价等考核方式,并对现代教育理念中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 李董男
-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中医药信息检索
- 晋隋唐时期中医疫病相关概念辨析被引量:6
- 2014年
- 晋隋唐时期,人们对疫病的传染性、流行性特征认识更加明确,诸多疫病相关概念逐渐明晰,主要争论集中于三个问题: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伏邪与新感的关系,以及伤寒与时行的关系。这一时期,疫病概念主要包含在伤寒、温病、时行、天行、疫疠等相关论述中。温病概念虽仍涵括于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但已有医家从概念、因机、发病、传变、治法等方面对狭义伤寒与温病进行区分。温病是由伏邪引起,还是感受冬温之气、感而即发,也得到了王叔和、巢元方等的阐发。时行乃感受非时之气、疫疠之气等发病,因其流行性或传染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 李董男
- 关键词:疫病伤寒温病时行
- 论李东垣对气化理论的理解、发挥与运用被引量:6
- 2012年
-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其学术上尊崇《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亦受其师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影响。李东垣总结的脾胃学说,其学术创新可以归纳为4点:第一,以气化升降浮沉原理为脾胃学说立论依据;第二,创立脾胃学说,发挥气化理论;第三,揭示脾胃气化失常为内伤病机之关键;第四,治疗主张补中升阳并随季节特点辨时用药。李氏理解、发挥和运用气化理论阐释脾胃学说,并证之临床实践,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 陈曦
- 关键词:脾胃学说中医各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