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058)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马晓周学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建筑
  • 1篇悬钟
  • 1篇意匠
  • 1篇园林
  • 1篇缘起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革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期
  • 1篇中山纪念堂
  • 1篇吕彦直
  • 1篇民国建筑
  • 1篇木结构
  • 1篇教育
  • 1篇近代园林
  • 1篇纪念建筑
  • 1篇教化
  • 1篇教化功能
  • 1篇公民教育
  • 1篇公园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马晓
  • 2篇周学鹰

传媒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建筑史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汝州风穴寺悬钟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河南汝州风穴寺悬钟阁为例,通过对悬钟阁选址、造型、木构架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扬声、承重上的巧思精构,为今后同类型钟楼及楼阁建筑的保护和复建提供了参考。
马晓
关键词:木结构古代建筑
广州中山纪念堂之建造缘起及其规划建设意匠
2013年
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是国民政府在全体国民支持下,为纪念中山先生而建的大型建筑群,采用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获头奖的方案建设。纪念堂体量巨大,探索性采用新材料、新科技,外观模拟我国传统高等级官式建筑形象——大木作、小木作、石作等皆然,整体尺度和谐,细部比例与造型手法洗练,取得了优良的视觉效果,设计水平高超。纪念碑采用曲线形收分的形式,不同于我国古代碑体习用的造型,而碑的基座多用传统元素。因此,纪念堂建筑群中各单体造型有所因循、更有所创新。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为纪念堂、纪念碑,在继承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元素的基础上,运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新材料,"中体西用",创造出纪念中山先生与满足市民集会的完美统一的效果。
马晓周学鹰
关键词:吕彦直纪念建筑民国建筑
社会转型期园林的教化功能:以南京近代园林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南京近代园林特别是公共园林的分析,揭示其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生态环保方面的作用,更着重提出近代园林的社会教化作用及其在社会转型期中承担的社会功能,将为南京园林以及其他地域近代园林的保护与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值得处于改革转型期的当今社会借鉴。
马晓周学鹰
关键词:公园社会变革公民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