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1c211)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健高国栋邓剑平高立赵振伟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罂粟碱
  • 2篇微球
  • 2篇明胶微球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管痉挛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症状性颅内动...
  • 1篇支架置入
  • 1篇支架置入术
  • 1篇置入
  • 1篇置入术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李健
  • 2篇邓剑平
  • 2篇于耀宇
  • 2篇高国栋
  • 2篇赵振伟
  • 2篇高立
  • 1篇刘琳娜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罂粟碱明胶微球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尽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方法有扩容、升压、血液稀释以及罂粟碱扩血管,但有些患者难以耐受或无效。需要较少副作用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局部靶向用药。文中在术中将罂粟碱明胶微球植入痉挛的脑血管周围,明确罂粟碱控释系统对脑血管壁的保护机制。方法:制备兔的2次注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使用罂粟碱明胶微球注入兔的自体枕大池注血模型,以7 d时在DSA造影下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变化和透射电镜下血管壁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对照组)、B组(SAH模型组)、C组(空白明胶微球组)及D组(治疗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分别为(1.06±0.11)、(0.52±0.24)、(0.46±0.16)和(0.92±0.25)mm。D与B、C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透射电镜下,A、D组血管壁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在蛛网膜下腔早期鞘内注入罂粟碱缓释明胶微球即对实验性血管痉挛有治疗效果又对血管壁有保护作用。
李健赵振伟高立于耀宇高国栋
关键词:微球罂粟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现状被引量:10
2010年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20年内,关于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报道有很多,其中药物试验中WASID证实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但颅内动脉狭窄度70%~99%在药物系统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初期的研究提示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降低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但缺乏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因此,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合理性尚在研究探索中。
李健邓剑平高国栋
关键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罂粟碱明胶微球的合成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为保持蛛网膜下腔的罂粟碱药物浓度,缓解脑血管痉挛,探索将微球药物控释系统引入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可行性。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制备合适的明胶微球,并负载罂粟碱,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空白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用双相乳化冷凝聚制备罂粟碱明胶微球。并在人工的脑脊液中测定其体外释放速度。结果优选所制罂粟碱明胶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载药量为28%。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微球无明显的突释现象,药物在2周能平稳缓慢释放。结论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罂粟碱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李健于耀宇赵振伟高立刘琳娜邓剑平
关键词:罂粟碱明胶正交设计微球缓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