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4D018Z)
-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何晔安建增许琳靳连冬张晖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和谐社会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被引量:22
- 2006年
- 善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之一。按照善治的要求,只有激发社会自主性,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性互补关系、民主性互动关系和机制性承接关系的确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非对抗性制约关系,才能保证上述三个关系的实现,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 何晔安建增
-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府
- 论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被引量:13
- 2006年
- 为了解决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种社会问题,消除不和谐因素,必须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特殊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加强和完善自身的运作能力,构筑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建立与其他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有效地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填补公共管理机制性缺口、援助边缘群体、促进政治民主化和环保事业的开展。
- 靳连冬
-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
-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低保”制度资金来源的博弈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用博弈方法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中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行为,结论是:下级政府选择虚报人数,上级政府的对策是放弃惩罚,目前的多级财政共担机制正是为了防止下级政府虚报的一个举措。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张晖雷华
- 关键词:社会保障博弈模型
- 论中国语境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被引量:6
- 2006年
- 非政府公共组织在我国兴起的背景与西方大不相同,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产生的前提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的失灵,而不是西方意义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产物;是国家和社会关系重构的过程,而不是两者之间领域划分的过程。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公共选择理论不能解释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产生的动力问题,目前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政府的合作模式构建、公共文化培育等方面促进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
- 李军安建增
- 关键词:非政府公共组织中国语境
- 论慈善事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被引量:15
- 2005年
- 慈善事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能够体现在:慈善组织的示范效应、志愿者群体的放大效应、慈善项目的宣传效应。要保证慈善事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能充分体现,需要慈善事业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配合。
- 许琳何晔
- 关键词:慈善慈善事业慈善组织乘数效应社会保障
- 供需分析与模式选择:将NGO导入社会保障体系被引量:2
- 2005年
- 非政府组织(NGO)的导入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在实践中,政府与NGO有三种互补性合作模式:政府支持—NGO运作模式、政府委托—NGO经营模式和政府购买—NGO提供模式。在现阶段,确立这些模式并合理、充分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必须培养相应的组织载体,建立健全完善的运作机制。
- 何晔安建增许琳
- 关键词:社会保障非政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