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42)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支文军李凌燕邓小骅戴春裴钊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时代建筑》编辑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建筑
  • 5篇建筑师
  • 4篇中国建筑
  • 4篇建筑批评
  • 2篇大众
  • 2篇大众传媒
  • 2篇学科
  • 2篇中国建筑师
  • 2篇媒体
  • 2篇传媒
  • 1篇代际关系
  • 1篇当代建筑
  • 1篇地理
  • 1篇东方之门
  • 1篇新京报
  • 1篇新媒体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周刊
  • 1篇学科边界
  • 1篇学人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时代建筑》...

作者

  • 7篇支文军
  • 5篇李凌燕
  • 2篇戴春
  • 2篇邓小骅
  • 1篇刘克成
  • 1篇王国伟
  • 1篇刘涤宇
  • 1篇裴钊
  • 1篇周榕
  • 1篇施梦婷

传媒

  • 7篇时代建筑
  • 3篇世界建筑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图景(1980年至今)被引量:11
2014年
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一路相伴而来,彼此影响,共同塑造了建筑批评的媒体认知形象文章从以点及面的思路出发,对当代建筑批评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进行历史场景性的描述,勾勒出不同时期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传播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建筑批评的存在状况。
李凌燕支文军
关键词:建筑批评大众传媒
WA建筑奖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被引量:4
2015年
建筑奖能够直观反映出获奖作品所彰显的价值立场,中国建筑长久以来在国际建筑奖中处于缺席地位,直至新世纪之后,中国建筑师才开始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WA中国建筑奖关注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成立10余年间见证了中国第四代建筑师群体的崛起.2014年中国建筑奖的扩容则折射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新特点.
支文军邓小骅
关键词:中国当代建筑
新闻周刊的“建筑”叙述——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新一代新闻周刊的"建筑"1叙述,为建筑批评在主流意识领域打开了新的契机。这种叙述催生了新的媒体城市观与方法论,也改写着建筑批评的大众传播图景。本文将《南风窗》《瞭望东方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五本新闻周刊的封面主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的叙述方式与逻辑和对建筑批评大众传播的影响进行讨论,也以此作为理解新闻周刊媒体特性的跨学科视角。
李凌燕支文军
关键词:新闻周刊建筑批评
纸质媒体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批评场域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一路相伴而来,彼此影响,共同塑造了建筑批评的公众认知形象。其中纸质媒体以其时间偏向特质贡献了不同于新媒体的特征面向。本文从建筑批评核心区域的划定,场域特征,批评主体圈层等方面对纸质媒体在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李凌燕支文军
关键词:建筑批评纸质媒体
包容与多元——国际语境演进中的2016阿卡汗建筑奖被引量:2
2017年
阿卡汗建筑奖创立至今已有40年。本文对2016阿卡汗建筑奖及获奖项目做了深入的评析。阿卡汗建筑奖的核心价值是希望全世界的建筑师、专家和官员能够关注对于社区和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关注的项目,突出强调具有社会效益,能够为社区和社会服务,并对建成环境中所面临的紧要议题提出可行和可移植的解决方案和思路的项目。建成环境改变和提升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是阿卡汗建筑奖的核心。
支文军徐蜀辰
关键词:包容性中国建筑师城市更新
固本拓新 对“时代建筑”的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时代建筑》杂志自创刊30年以来,始终记录并参与中国建筑的当代叙事。《时代建筑》聚焦当代中国,以批判性的媒体内核、多层次多角度的选题策略、高水准的学术品质、多元的传媒平台与当代中国建筑形成了良性互动,推动了当代中国建筑学科的繁荣与发展。文章对《时代建筑》30年历程进行总结和剖析,并勾画未来发展的新视野。
支文军
关键词:中国建筑互动
新媒体的建筑批评话语建构——以“东方之门”事件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为"建筑批评"的言说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平台,建筑批评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扩展并获得新的特质。这种特质不仅表现在批评途径的丰富性,批评模式的即时性与交互性,批评主体圈层的多样化、分众化等方面,更凸显在新媒体对建筑批评话语的强大构建力上。文章以"东方之门"事件为研究对象,从议题设置、话语表达方式、语态设定、话语权争夺等方面,考察新媒体在事件传播过程中对建筑批评话语构建的作用,由此阐述建筑批评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策略与新特质。
李凌燕
关键词:东方之门新媒体建筑批评话语建构
“新三届”建筑学人与当代中国建筑生态被引量:1
2015年
文章着重在建筑生态语境中探讨"新三届"建筑学人的历史角色。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生态语境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复兴型知识群落,占据了优势"生态位"的"新三届"建筑学人承担了中国建筑"新启蒙"的时代使命,从建筑学的学科再造、建筑实践的疆域开拓及建筑界的系统组织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建筑生态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其历史贡献极为突出,而发展局限亦十分明显。
周榕戴春
关键词:生态位
论建筑图像传播中的身体意象——以《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为例
2017年
建筑作为城市典型符号,成为承载当代人关注、评判城市及情绪表达的主要对象。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城市关切的逐步加深,大众传媒也开始介入原本属于专业传媒范畴的建筑与城市评论。北京《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创办十年,坚持定位大众阅读和大众视角,以身体和建筑组合式图像为传播主要元素;在建筑图像传播中建构信息和身体同在现场,强调身体对建筑和城市环境的感受力,充分调动阅读者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把一个个单独的建筑物同一群城市人的生命意义建立了内在的关联,进一步实现了图像与观者之间的能量交互。同时,在超越技术为核心的工具化思维,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建筑传播向人文关怀、社会审美甚至是大众情趣方向转移,形成建筑传播的多元化等方面,都做出了有价值的实践。
王国伟
关键词:身体意象
“水塔之家”改造设计及其关联域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水塔之家"改造设计是一个小而复杂的建筑项目。从改造设计本体的角度,如何理解作为城市组织一部分的"小"与"复杂",以及建筑师如何选择与复杂性相适应的设计操作模式是理解这个作品的关键所在。从改造设计外部关联域的角度,这个项目涉及大众传媒策划下的建筑师空间实践尝试作为中国大陆项目运作新方式的特征,乃至节目本身所展现的当代中国住宅自我更新的政策尴尬问题。
刘涤宇
关键词:大众传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