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11D-5006-0207)

作品数:8 被引量:149H指数:6
相关作者:郑力会赵莉赵立翠高旺来王珊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页岩
  • 3篇页岩气
  • 3篇渗透率
  • 3篇储层
  • 2篇压裂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水
  • 1篇压裂技术
  • 1篇压裂水平井
  • 1篇页岩气藏
  • 1篇应力敏感
  • 1篇应力敏感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处理
  • 1篇暂堵
  • 1篇渗流
  • 1篇渗流模型
  • 1篇水平井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分析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4篇郑力会
  • 3篇高旺来
  • 3篇赵立翠
  • 3篇赵莉
  • 2篇马世英
  • 2篇王珊珊
  • 1篇郭小哲
  • 1篇魏攀峰
  • 1篇翁定为
  • 1篇周焱斌
  • 1篇王婷婷
  • 1篇张明伟
  • 1篇王中华
  • 1篇陈秋月

传媒

  • 3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页岩气储层伤害30年研究成果回顾被引量:25
2013年
目前页岩气储层伤害主要依据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研究方法,重点研究渗流能力影响因素。结果认为,内因主要是孔隙度低易水锁,黏土矿物含量较高易水化膨胀堵塞通道,页岩表面毛细管力增加气体流动阻力,高温高压环境削弱工作流体性能易增加储层液相残留量,页岩气中二氧化碳流向地面过程中污染工作流体增加储层液相残留量;外因主要是工作液抑制能力不足造成储层黏土水化膨胀,工作液侵入、工作液残留、工作流体添加剂残留、工作液生成生物被膜阻碍气体流动,生产压差过小导致井眼附近液相挥发速度较慢造成水锁堵塞渗流通道。尚未系统研究形成产能过程中解吸、扩散能力伤害及其原因,以及钻完井、储层改造、排采伤害对储层解吸、扩散能力的影响。没有形成系统的页岩气储层伤害基础理论,也没有室内和矿场公认的评价方法。
郑力会魏攀峰
关键词:页岩气储层伤害渗透率解吸扩散
MRC技术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MRC技术是指在一口主井眼中钻出若干个进入油气藏的分支井眼的技术,井眼与储层接触位移大于5km。其作为开发高含水、低渗透、非常规及海上油气藏的一项新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增大井眼与储层接触长度,有效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以时间为主线,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概念阶段、探索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MRC阶段;按照井型分类,MRC技术可分为音叉型、鱼骨型和混合型;目前的MRC井多采用4级以上完井方式。MRC技术的关键技术是层位优选、MRC井参数优化设计、LWD工具优选及地质导向钻井、完井技术以及钻井液技术。目前,MRC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单井产能及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以沙特地区应用最为成功,国内也有诸多成功经验。预计未来的MRC技术将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并与更多工程技术相结合,应用前景广阔。
郑延超王婷婷王中华陈秋月郑力会
关键词:MRC技术
页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页岩气以其巨大的资源量,成为了当今油气藏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为了明确页岩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程度,选用带裂缝页岩岩样进行变围压应力敏感实验,并对影响页岩气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赵立翠高旺来赵莉马世英
关键词:页岩气裂缝应力敏感渗透率
基于滑脱的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及产能预测被引量:8
2015年
页岩气储层的纳米级孔隙中滑脱效应使渗流机理更加复杂,通过建立解析解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程度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以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三线性渗流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滑脱对渗透率影响规律及计算关系,构建了考虑滑脱渗流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可用于现场生产预测的压裂水平井产能方程;根据对渗透率增加幅度和产量增加值界定了受滑脱效应影响孔隙阈值;应用所建立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不同孔隙直径、不同生产压差下滑脱效应分别对产能的增加值,定量地评价了滑脱效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初期产能增加值可达到1 500 m3/d,后期生产也可达到400 m3/d。因此,当页岩气储层孔隙较小进行产能预测时滑脱效应需要被考虑,以便更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其渗流规律。
郭小哲周长沙
关键词:页岩气滑脱压裂水平井渗流
罗52区地层水与注入水水质分析及结垢趋势预测被引量:4
2013年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如果有两种以上不相容的水相遇,就容易产生无机垢,结垢造成了油田开采过程中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罗52区地层水和注入水的水质特征,总结了目前碳酸钙和硫酸钙结垢趋势的预测方法,进而对不同配比下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后碳酸钙和硫酸钙的结垢趋势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罗52区地层水与两种类型注入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基本上无碳酸钙和硫酸钙结垢趋势,即两种水样静态配伍性较好,这将有利于油田的注水开发。
赵立翠高旺来赵莉王珊珊周焱斌马世英
关键词:水质分析硫酸钙结垢预测
封堵技术基础理论回顾与展望被引量:61
2012年
以漏失控制机理为依据,将漏失控制理论分为刚性封堵理论、柔性封堵理论、减压防漏理论、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理论和模糊封堵理论五类。封堵理论出现前,认为漏失因地层存在漏失通道所致,不考虑封堵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关系,发现漏失即尝试用封堵材料封堵;刚性封堵理论包括充填封堵理论和架桥封堵理论,认为刚性材料通过充填、架桥方式封堵漏失地层;柔性封堵理论认为,封堵材料随工作流体进入漏失通道,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具有承压能力封堵带;减压防漏理论认为,降低液柱压力,减小与地层压力差,控制漏失驱动力实现防漏;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理论,利用裂缝稳定机理封堵微裂缝,提高地层承压能力;模糊封堵理认为,漏失通道尺寸、数目和形状属模糊数学范畴,用物理化学作用下自然形成大小、数量和形状可变的封堵材料,以模糊封堵方式,封堵漏失通道。刚性封堵理论正融合其他理论快速发展,是目前防漏堵漏主流;减压防漏理论受地层、设备等条件较多限制,但发展迅速;模糊封堵理论以漏失通道和封堵材料自然属性相匹配为理念,可能成为封堵理论未来发展方向。
郑力会张明伟
关键词:漏失封堵
绒囊暂堵液原缝无损重复压裂技术被引量:29
2015年
原缝无损压裂技术是指利用某种封堵材料,暂堵原裂缝,迫使压力向未压裂的地层发展,压裂完成后形成新裂缝且原裂缝的产液能力不受影响。绒囊工作液因其良好的暂堵性能而用于原缝无损压裂技术。室内评价表明,绒囊暂堵液能够增加人造岩心裂缝的流动阻力至25 MPa,封堵渗透率为17.5×10-3、163.9×10-3μm2的人造岩心后,地层原油渗透率0.7 h恢复90.9%和0.6 h恢复84.7%。LH1井现场先用绒囊暂堵液封堵地层,停泵压力稳定在22.0 MPa且10 min不降。重复压裂后60 d平均油井日产液量和日产油量比未压裂前30 d分别上升48.7%和119.2%,平均含水率下降了7.5%。表明绒囊暂堵液封堵性好,且对地层无伤害,可在提高单井产液量的同时降低含水率。
郑力会翁定为
关键词:重复压裂含水率
页岩储层渗透率测量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3年
非常规油气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页岩气以其巨大的资源量,成为当今非常规油气藏领域研究的热点。页岩储层渗透率是气藏开发过程中最重要也最难获得的储层物性参数之一,能否准确获得其渗透率值是制约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瓶颈之一。为此,文中对国内外页岩储层渗透率测量方法进行了广泛调研,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数学求解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当前页岩储层渗透率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赵立翠王珊珊高旺来赵莉
关键词:渗透率测量方法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