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X095)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曹晖王振邦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艺术的结构范式——沃尔夫林“五对概念”的内涵及其对美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一书中用概念对举的形式提出了"五对概念",借以表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风格差异,以及人对艺术风格和形式知觉方式的变化。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对视觉形式美学的发展、对艺术研究范式的建构都意义重大。同时,由于兼具"纯形式"与文化精神的内在特征,它成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从视觉形式美学到视觉文化的演进的中介。
- 曹晖
- 关键词:视觉形式视觉文化
- 城市的现代性与公共空间探究——以20世纪初哈尔滨中央大街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城市的现代性是伴随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的。如果说"现代性"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的话,那么"现代化",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带有动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因此,现代性总是和现代化过程缠绕在一起,其中工业化、城市化和世俗化是现代化的几个重要标志。
- 曹晖王振邦
- 关键词:现代性进程中央大街公共空间俄侨政治参与权
- 感性、理性和公共性:图像的阐释途径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图像阐释是公共阐释的一部分,它具有澄明性、超越性和公度性的特征。在图像阐释的过程中,从感性经验过渡到理性,然后进入公共性,这既有先验的成分,同时文化历史经验在塑造人的心理结构和文化结构起了重大的作用。人类对图像的阐释,事实上是对人和世界关系的阐释,图像认识的最终指向也是人的共通性问题。艺术、文学、科学等作为一个个扇面,分享着一种共在。在其中,我们才能对人类文化进行有效的阐释。
- 曹晖
- 关键词:公共性感性
- “精神习性”:潘诺夫斯基艺术史观的哲学指向被引量:2
- 2019年
- "精神习性"作为潘诺夫斯基艺术史观的重要概念之一,突破了形式主义单一的艺术分析模式,从具体的历史事实、社会因素、时代精神、艺术家的个人追求与艺术的风格形式等多维视角来分析视觉艺术与思想观念的多元互动,在视觉艺术与思想观念表达之间建构起对应关系,展现了一种与传统的形式主义美学不同的阐释模式,其影响跨越了艺术史界并延伸至不同的人文社会学科。"精神习性"的艺术阐释模式与黑格尔"绝对精神"有着密切关系,在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的类比分析中,这种"精神习性"明确揭示了"时代精神"对于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 曹晖张红芸
- 关键词:潘诺夫斯基艺术史观哥特式建筑经院哲学
- 从“纯真之眼”到“概念性图式”--谈图像认知的先验性和经验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约翰·拉斯金曾提出"纯真之眼"的概念,用以辩护他将艺术史解释为向视觉真实性进展的主张。这一概念引发西方艺术界和美学界的广泛争议。贡布里希从认知心理学及对大量艺术品的考察出发,认为"纯真之眼"并不存在,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的,人对图像的认知和创造应基于先验的"概念性图式",并通过经验的不断"矫正"和"匹配"才有可能。研究表明,在图像的认知中,存在着三个层次的结构关系,而在这一结构框架中,图式、实践、文化缺一不可,共同推动艺术史和艺术风格的不断变化发展。
- 曹晖
- 关键词:图像视觉先验
- 主体的客体化:潘诺夫斯基“透视”观中的空间表征和现代性内涵被引量:4
- 2018年
- 透视作为一种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空间表征方式,在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在《作为符号形式的透视》一书中,探讨了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凸显出线性透视在建构空间、塑造人的感知方面的重大作用。通过线性透视的建构,人对自身和外部的感受和认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的主体性不断凸显,秩序感加强,对世界、宇宙的认知不断走向同质化和整一化,从而体现出"主体的客体化"这一现代性的特征。
- 曹晖
- 关键词:客体
- 符号性、系统性、构形性——卡西尔的文化形式特征阐释被引量:7
- 2014年
- 一、从“先验图式”到“文化形式”——卡西尔文化结构的思维路径
卡西尔继承了康德的“先验图式”理论,并将其用于对人类文化的阐释中,从而在实践层面丰富了康德的理论。康德的“先验图式”是联结“知性纯粹概念”(范畴)和感性之间的中介,人类认识对象(现象)缺此中介结构是无法实现的。
- 曹晖
- 关键词:文化结构卡西尔符号性构形
- 社会、环境、艺术:威廉·莫里斯生态自然观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活动家、文学家、诗人和艺术设计家,被认为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先驱。莫里斯面对19世纪的社会矛盾、生态困境和美学与艺术失落的现象,探讨和尝试将人的生存、社会改造、艺术发展和自然观联系起来,用生态自然的思想对社会进行建设和改造。这些思想表达了他对构建和谐、健全的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追求。
- 曹晖
-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期生态自然观生态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