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8110) 作品数:5 被引量:9 H指数:2 相关作者: 殷玉和 吴丛梅 赵韫慧 李莹莹 陈吉 更多>> 相关机构: 长春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异柠檬酸裂解酶肽类抑制剂的优化筛选 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与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优化异柠檬酸裂解酶肽类抑制剂的筛选.先通过噬菌体肽库筛选出与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具有高亲和力的结合肽,再利用Discovery Studio 2.1模拟多肽与ICL蛋白晶体(1F8I)的分子对接,最后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噬菌体肽库筛选得到了29条七肽序列,其中12条可与ICL蛋白晶体成功对接.体外生物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得到的12条七肽均对ICL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超过50%). 吴丛梅 赵韫慧 李莹莹 孙宝娲 殷玉和关键词:噬菌体肽库 分子对接 结核分枝杆菌H_(37)Rv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2 2011年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为模板,PCR反应扩增该菌株的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ICL),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并将pET28b-ICL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ICL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温度20℃,IPTG终浓度为0.25 mmol/L,诱导表达4 h,在此条件下ICL实现了高效表达,以镍离子螯合型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ICL蛋白,纯化程度较高.酶学性质鉴定表明,实验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重组ICL的比活力为24μmol/(mg.min). 牛雪 吴丛梅 高冷 赵韫慧 殷玉和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表达 犬α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合成了编码CaIFN-α蛋白的基因片段,分别与温度诱导表达载体pBV220和化学诱导表达载体pET20b连接,构建了pBV220-CaIFN-α和pET20b-CaIFN-α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温度诱导和IPTG诱导表达,CaIFN-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5%和20%。对比两方法诱导表达结果,确定最佳诱导方法为温度诱导。表达菌经超声破碎、变性、复性、疏水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后,得纯化的CaIFN-α蛋白,纯度约为96%。利用MDCK(犬肾细胞)-VSV(水疱性口炎病毒)体系,测定纯化后CaIFN-α蛋白的生物学比活性为3×107U/mg。 殷玉和 李莹莹 刘新涛 吴丛梅关键词:原核表达 纯化 生物学活性 肽类化合物对H_(37)Ra抑制的优化筛选 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抑菌试验,确定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多肽化合物的抑菌效果,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加入Vc,比较抑菌效果,进一步优化筛选H37Ra抑制剂。先根据ELISA试验结果进行噬菌体肽库筛选,然后利用分子对接软件模拟多肽与ICL蛋白晶体(1F8I)的分子对接,将成功对接的多肽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合成的多肽进行纯化并进行质谱检测。共筛选得到4条多肽且均有抑菌效果,并与剂量相关。结果显示,浓度为800-1 500μg/mL时,各组多肽均抑菌。浓度为500μg/mL时,正常培养基中只有一种肽有抑菌作用,而限制碳源培养基中均不能抑菌。2号肽抑菌效果最好,正常培养基中MIC为200μg/mL,限制碳源中为500μg/mL。阳性对照组,两种培养基抑菌效果一致,利福平MIC为0.8μg/mL,异烟肼MIC为0.5μg/mL。根据MIC结果,在正常培养基中加入Vc,检测到多肽、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抑菌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吴丛梅 李玲玲 关晓侠 刘新涛 陈吉 殷玉和关键词:MIC 噬菌体肽库 分子对接 合成多肽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胞内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评价合成多肽对人白血病单核巨噬细胞THP-1的毒性和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胞内抑菌作用。通过多肽的不同给药浓度,确定多肽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和MTT法检测2号肽对细胞THP-1的毒性作用,同时采用CFU方法检测其对H37Rv菌株的胞内抑菌作用。筛选的4条多肽均有抑菌作用,其中2号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为200μg/m L。2号肽与细胞THP-1作用时,浓度为1 200μg/m L时表现出细胞毒性,与INH细胞毒性无显著差别。对于胞内H37Rv,2号肽抗结核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随给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H37Rv菌落数明显下降。2号肽不仅对巨噬细胞THP-1的毒性小,而且具有较好的抗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结核新型药物。 陈吉 殷玉和 李玲玲 金浩 唐铭一 吴丛梅关键词:合成多肽 结核杆菌 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