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200113900069)
- 作品数:2 被引量:52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兴振陈智粱丁俊潘桂棠王立全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东昆仑与西昆仑地质构造对比研究之刍议被引量:30
- 2002年
- 初步总结了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的四大特点和东、西昆仑地质对比的三大线索,重新厘定了构造单元,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昆仑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昆仑造山带是在老的加里东造山带基础上重新解体裂解为洋又拼合的地带,是一个原、古特提斯洋陆转换的转换承接地带。昆仑造山带保存了从原特提斯洋消亡后,由碰撞造山到山脉老化再次裂解这一大陆构造演化阶段的许多信息,可能是我们认识中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如何通过这种转换承接实现洋陆转换,把各个陆块拼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昆仑造山带的解剖对现今仍处于碰撞后发展阶段的青藏高原的研究及今后的找矿都具有指导意义。
- 李兴振尹福光
- 关键词:地质构造昆仑造山带
-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被引量:498
- 2002年
-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当前该地区板块构造精细结构研究的关键,也是板内构造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青藏高原及邻区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基于多岛弧盆系的形成是大洋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演化转换的标志这一认识,将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结合带和夹持于其间的陆块、岩浆弧划分为一级单元,构成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单元的基本骨架;以南昆仑俯冲碰撞结合带和班公湖-丁青-碧土-昌宁-孟连结合带为界,划分出:泛华夏大陆早古生带秦祁昆构造区、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三叠纪羌塘-三江构造区及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瓦纳-喜马拉雅构造区。这样的厘定不仅对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潘桂棠李兴振王立全丁俊陈智粱
- 关键词: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划分区域地质调查成矿地质条件大陆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