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作品数:2,762 被引量:39,399H指数:77
相关作者:樊治平李建东曾光明张烈辉周来水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49篇期刊文章
  • 132篇会议论文
  • 128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01篇理学
  • 333篇电子电信
  • 322篇经济管理
  • 255篇医药卫生
  • 207篇农业科学
  • 17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9篇电气工程
  • 136篇天文地球
  • 119篇建筑科学
  • 92篇一般工业技术
  • 90篇机械工程
  • 85篇石油与天然气...
  • 84篇矿业工程
  • 76篇文化科学
  • 69篇社会学
  • 65篇生物学
  • 65篇化学工程
  • 63篇金属学及工艺
  • 60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4篇网络
  • 82篇细胞
  • 59篇神经网
  • 59篇神经网络
  • 58篇电力
  • 57篇信号
  • 46篇无线
  • 45篇自适应
  • 43篇光谱
  • 41篇污染
  • 41篇基因
  • 39篇电力系统
  • 37篇数值模拟
  • 36篇遗传算法
  • 35篇蛋白
  • 35篇企业
  • 35篇多址
  • 34篇电网
  • 33篇图像
  • 29篇群决策

机构

  • 207篇东北大学
  • 156篇浙江大学
  • 146篇西安电子科技...
  • 138篇天津大学
  • 127篇四川大学
  • 110篇湖南大学
  • 94篇南京航空航天...
  • 91篇上海交通大学
  • 80篇哈尔滨工程大...
  • 68篇中南大学
  • 5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8篇西北工业大学
  • 48篇同济大学
  • 45篇重庆大学
  • 4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4篇清华大学
  • 44篇西南交通大学
  • 43篇西南石油大学
  • 4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9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123篇樊治平
  • 121篇李建东
  • 79篇曾光明
  • 77篇张烈辉
  • 70篇周来水
  • 64篇何勇
  • 54篇赵春晖
  • 54篇程浩忠
  • 47篇王春峰
  • 45篇胡常伟
  • 40篇王永良
  • 38篇黄国和
  • 37篇曾六川
  • 33篇于戈
  • 31篇俞红贤
  • 31篇王国仁
  • 31篇钱永久
  • 29篇肖波
  • 28篇钟登华
  • 25篇邱昆

传媒

  • 45篇电子学报
  • 43篇东北大学学报...
  • 43篇中国电机工程...
  • 34篇西安电子科技...
  • 32篇系统工程与电...
  • 32篇电子与信息学...
  • 28篇电力系统自动...
  • 26篇光谱学与光谱...
  • 24篇系统工程
  • 2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0篇岩石力学与工...
  • 20篇控制与决策
  • 20篇机械科学与技...
  • 20篇哈尔滨工程大...
  • 19篇中国机械工程
  • 19篇计算机工程与...
  • 16篇农业工程学报
  • 15篇应用科技
  • 15篇电子科技大学...
  • 14篇计算机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8篇2010
  • 53篇2009
  • 149篇2008
  • 295篇2007
  • 437篇2006
  • 597篇2005
  • 569篇2004
  • 496篇2003
  • 267篇2002
  • 89篇2001
  • 20篇2000
2,7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堆浸矿堆矿粒离析控制的机理研究
2004年
筑堆所用矿粒离析和筑堆过程中矿粒发生离析均会使矿堆产生不均匀结构,如水平层状、斜层状、包裹体状等,是影响矿堆均匀性的重要因素.依据土的吸力理论和突变界面的水流折射定律分析发现,不均匀结构的矿堆对溶浸液在其中的渗流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常造成局部"过浸"和"欠浸"的现象,严重影响矿堆的浸出效率.文中从矿粒离析机制入手,研究得出矿粒离析主要控制因素是矿粒本身的离析程度、次下落的矿粒厚度和矿粒下落距离.为了有效控制矿粒离析程度,筑堆所选设备及方法需综合考虑次下落的矿粒厚度和矿粒下落距离两个因素.
李青松
关键词:堆浸溶浸采矿
大埋深软岩巷道锚网索支护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在大埋深巷道中,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科学依据主要是悬吊理论、加固理论和组合(梁或者拱)理论等。本文针对某些大断面软岩巷道顶板为似连续体短梁、夹层梁或层梁等情况,首次运用Timoshenko梁理论对顶板稳定性展开计算,并结合算例深入分析了顶板变形破坏与锚网索支护参数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巷道两帮围岩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且综合运用算例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顶板和两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论计算、算例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
张玉国谢康和庄迎春王哲何富连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锚网索TIMOSHENKO梁
基于独立成分的局部建模方法及其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建立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局部建模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独立成分分析(ICA)用于近红外光谱的特征提取,然后,根据所提取的独立成分选择校正集中与预测样本相邻近的样本构成校正子集,建立局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并对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烟草样品中尼古丁含量的测定,所得结果优于常用的全局建模方法。
侯振雨王伟蔡文生邵学广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轨迹已知类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的工程实现被引量:1
2004年
针对轨迹已知类伺服系统的运动控制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PFC -PID串级透明控制的工程实现 ,通过内环PID控制来提高抗干扰性 ,内环作为外环PFC控制的广义对象 ,外环采用预测函数控制来获得良好的跟踪性能和强鲁棒性。分析了预测函数控制在具有参数饱和限制环节的伺服系统中的实施算法。并通过仿真比较该算法与PID前馈控制的效果 ,验证其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刘钢吴智勇李圣怡范大鹏胡德文
关键词:伺服系统运动控制预测函数控制鲁棒性抗干扰
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微量热研究
运用微量热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三个有代表性的噬菌体-宿主生物活性系统T4E、λE和M13E进行了研究,根据热化学的原理对噬菌体的感染与发育、宿主细胞代谢与生长等生物学过程的热动力学规律进行了解析,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噬菌体与宿...
刘国生
关键词:噬菌体宿主细胞清除自由基损伤细胞自由基清除剂生物学过程
基于创新域构建的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是创新集群的重要形式,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二次创业必须在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之间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才能有新的突破。
王永杰柴剑峰陈光
关键词:技术集群产业集群创新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区
口腔鳞癌细胞系HLAI类分子异常表达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为探讨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 (KB和Tca81 1 3)中HLAI类抗原的表达水平及其异常的分子机制。利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检测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RT PCR检测细胞系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 ;RT PCR结果显示Tca81 1 3细胞系中A、B、C、LMP2、LMP7、LMP1 0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 ;在KB细胞系中除了A、B、C、LMP7、LMP1 0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 ,LMP2、PA2 8α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或缺失 ;而TAP1、TAP2、Tapasin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无改变。IFN γ诱导后纠正了多个基因在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表达下调 。
唐秋莎张建琼祁兵沈传来鲁晓萱鲍海逊Soldano FerroneXinhui Wang谢维
关键词:鳞状细胞基因表达
污泥衍生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镉、镍离子的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化学活化法热解产生的高性能吸附剂,在间歇吸附器内对水溶液中的Cd2+和Ni2+离子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接触时间、吸附剂的投加量及吸附质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出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可以利用Freundilich和Langmuir模型描述。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接触时间是60min,pH值最佳范围是5.5~6.0,Cd2+和Ni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6mg/g和9mg/g,吸附性能优越,证明该种吸附剂可以作为去除水中相关金属离子的良好吸附剂。
翟云波魏先勋曾光明张德见楚凯锋
关键词:污泥衍生吸附剂
棘轮效应预测及其循环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03年
棘轮应变累积广泛存在于压力容器和管道、轮轨接触疲劳、紧固连接和密封技术等工程问题中,是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棘轮可以表现为单轴棘轮效应或多轴棘轮效应,材料的棘轮效应或结构的棘轮效应.本文介绍近年来棘轮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近年提出的描述材料棘轮效应的循环本构理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陈旭焦荣田涛
关键词:棘轮效应塑性理论压力容器工程设计
基于GPS的农田信息采集技术及提高使用精度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精细农业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根本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陈素珊
文献传递
共30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