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51B04)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吴晓春周青春李绍宏闵娜计天予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宝钢特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模具钢
  • 8篇热作模具
  • 8篇热作模具钢
  • 5篇奥氏体
  • 4篇马氏体
  • 3篇马氏体型
  • 3篇化物
  • 3篇高硅
  • 3篇残余奥氏体
  • 2篇韧性
  • 2篇碳化物
  • 2篇冷作模具
  • 2篇冷作模具钢
  • 2篇内耗
  • 2篇回火
  • 2篇钢组织
  • 2篇贝氏体
  • 2篇H13钢
  • 1篇氮元素
  • 1篇锻模

机构

  • 14篇上海大学
  • 1篇宝钢集团中央...
  • 1篇宝钢特钢有限...

作者

  • 14篇吴晓春
  • 4篇周青春
  • 3篇闵娜
  • 3篇计天予
  • 3篇李绍宏
  • 2篇邓黎辉
  • 2篇左鹏鹏
  • 2篇汪宏斌
  • 2篇谢殷子
  • 2篇袁森
  • 2篇朱利娟
  • 1篇陈卓
  • 1篇黎军顽
  • 1篇何西娟
  • 1篇罗毅
  • 1篇石楠楠
  • 1篇闵永安
  • 1篇王良平
  • 1篇梁洋杰
  • 1篇徐伟力

传媒

  • 6篇上海金属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物理测试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处理工艺对SDC90新型冷作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确定SDC90新型高强韧冷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对其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Cr12MoV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DC90钢中的莱氏体、碳化物比Cr12MoV钢的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经1 040℃淬火和210℃回火后,其硬度与Cr12MoV钢的相当,而冲击功却是它的2倍;该钢经1 080℃淬火和540℃回火后,其硬度和冲击功均高于Cr12MoV钢的;该钢的高硬度与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可大大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谢殷子吴晓春李绍宏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显微组织
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贝氏体等温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贝氏体等温工艺对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3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选择的热处理工艺为固溶+贝氏体等温+回火,结果表明:贝氏体等温处理后SDH3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且经320℃贝氏体等温处理试样的强韧性要比380℃等温处理的好。
李玲慧周青春计天予左鹏鹏吴晓春
关键词:高硅热作模具钢残余奥氏体
高热导率热冲压模具材料HTCS-130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给自主研发和生产适用于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型用专用模具材料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一种西班牙材料(HTCS-130钢)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导热性能,并与国产优质H13钢进行对比。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冲压模具钢HTCS-130钢的微观组织,利用激光导热仪LFA457测定了HTCS-130钢和国产优质H13钢从100~700oC的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由测得数据计算出热导率。结果表明:淬回火态的HTCS-130钢热稳定性明显能优于H13钢,与其W和Mo形成的钨钼碳化物有关;在100~700℃内HTCS-130钢的热导率显著高于H13钢,在热冲压模具钢服役温度300-500℃内,HTCS-130钢的热导率高达37W/(m·K),比H13钢高出近47%;相同前序工艺的HTCS-130-1和HTCS-130-2,多一次回火的HTCS-130-2试样具备更高的热导率。
尹学炜徐伟力姚杰吴晓春
关键词:热冲压热导率热作模具钢
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回火转变的内耗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含硅量为1.5%(质量分数)的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3)的内耗谱与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实验用SDH3钢采用1060℃保温30min油冷淬火和不同回火工艺处理.试样的温度-内耗谱(TDIF)的测量在振动仪上进行,采用自由衰减法,测量温度区间为室温至750℃.实验结果表明:SDH3钢的TDIF谱线主要是Snoek峰和SKK峰这两种机制的内耗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内耗峰峰高均逐渐降低,并且峰位也发生改变;当回火温度达到650℃时,内耗峰完全消失而只剩下背景内耗;随着回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内耗峰峰高和峰位都发生变化,并从扩散控制再分配机理的角度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
周青春吴晓春汪宏斌
关键词:模具钢马氏体内耗
贝氏体等温工艺对3Cr2MoCoWV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贝氏体等温工艺对3Cr2MoCoWV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回火处理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表明:3Cr2MoCoWV钢经贝氏体等温处理后有大量稳定存在的残余奥氏体,经回火后残余奥氏体以薄膜状存在于马氏体板条间。经380℃等温1 h后再回火,可比常规淬、回火处理获得更好的强韧性配合。
朱利娟闵娜计天予吴晓春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残余奥氏体强韧性
新型奥氏体热作模具钢6Mn14Cr3Mo2V2的强韧化机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OM、SEM与TEM分析新型奥氏体热作模具钢6Mn14Cr3Mo2V2的微观组织,利用电解法萃取6Mn14Cr3Mo2V2在退火、固溶及时效状态下的碳化物,通过XRD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并与Thermo-Calc热力学相图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钢中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碳化物,在时效状态下,钢中碳化物含量约为4.59%,碳化物类型为VC,与Thermo-Calc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根据上述结果提出6Mn14Cr3Mo2V2强韧化机制:时效态下,铬与钼元素不形成碳化物,固溶在奥氏体中起固溶强化作用;钢中主要强化相为时效过程中弥散析出的粒径10 nm左右的VC,而固溶过程中未溶的较大体积的VC钉扎在奥氏体基体上,阻碍晶粒长大,起细化晶粒作用。
吴晓春江浩王良平
关键词:奥氏体热作模具钢碳化物
高碳高合金马氏体钢回火过程连续性转变的内耗行为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高碳高合金马氏体钢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存在过饱和碳原子偏聚现象,碳原子偏聚于位错附近的间隙位置,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形式沉淀析出。通过内耗研究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Snoek峰驰豫强度下降并消失,SKK峰驰豫强度降低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宽化。由该结果可知由于大量碳原子偏聚于位错处,随后以细颗粒碳化物形式在位错处析出。随着回火温度增加,大部分位错回复消失及碳化物聚集长大,同时残余奥氏体分解产生硬化效应,使钢的硬度增加而韧性下降。
李绍宏邓黎辉谢殷子吴晓春
关键词:高合金马氏体内耗滞弹性残余奥氏体
高温均质工艺改善30Cr3MoV芯棒材料的冲击韧性被引量:2
2013年
为降低材料成本,研发出一种经济型低合金空心芯棒用钢30Cr3MoV,研究了高温均质化对30Cr3MoV钢液析碳化物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温均质化处理有效地消除了钢中液析碳化物VC,提高芯棒冲击韧性,合理的高温均质化温度为1 230℃,同时芯棒横纵比提高了约0.18,等向性能大大提高。
何西娟李丰左鹏鹏黎军顽吴晓春
4Cr16Mo钢和4Cr16MoN钢的相变与组织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4Cr16 MoN钢是一种新型钢种,它的平衡相图和CCT曲线可以为试验钢的大生产和热处理提供依据,为了和4Cr16 Mo钢进行对比,通过J-Matpro模拟软件计算4Cr16 MoN和4Cr16 Mo钢的平衡相图,再利用DIL805A热膨胀相变仪测定其CCT曲线,试验条件是1 050℃奥氏体化,保温5 min,按照10、3、1.2、1、0.5、0.1、0.08、0.05、0.03℃/S等不同冷速冷却。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试验钢计算的平衡相图中,高温区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单相奥氏体,未出现δ铁素体相;两种试验钢CCT曲线都有独立的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4Cr16 MoN钢的P临界冷速和B临界冷速分别是0.1℃/s和1.2℃/s,而4Cr16 Mo钢的P临界冷速和B临界冷速分别小于0.03℃/s和3℃/s。
袁森吴晓春庄郁健张洪奎罗毅
关键词:CCT曲线
硅在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中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研究硅在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中的作用机理,冶炼了一种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3.借助TEM和3DAP微观分析设备研究了SDH3钢的显微组织特征以及合金元素的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硅含量能有效增加和稳定H13钢中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可细化马氏体板条,提高SDH3钢的强韧性;硅在碳化物周围富集,降低了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率,阻碍碳化物的长大和粗化,有效地提高了SDH3钢的回火稳定性.另外,由于硅降低碳的析出阀值而提高了碳的扩散阀值,在回火时促进碳化物提前从α-Fe晶格间隙弥散析出而又不易聚集长大,也增加了钢的回火稳定性.
周青春吴晓春闵永安闵娜
关键词:H13钢热作模具钢碳化物3DA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