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50020)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松杨剑龙温江斌胡天蕾李文墨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文化名城
  • 3篇历史文化名城
  • 3篇城市
  • 2篇都市
  • 2篇多样性
  • 2篇遗产
  • 2篇文化名城保护
  • 2篇名城
  • 2篇名城保护
  • 2篇法律
  • 1篇都市文化
  • 1篇都市文化建设
  • 1篇都市文学
  • 1篇娱乐化
  • 1篇中国历史
  • 1篇中国历史文化...
  • 1篇中国市场经济
  • 1篇市场经济
  • 1篇庭院

机构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人民政...
  • 1篇上海同济城市...

作者

  • 5篇张松
  • 4篇杨剑龙
  • 2篇温江斌
  • 1篇李文墨
  • 1篇胡天蕾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2篇都市文化研究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名城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建筑遗产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危机与困境被引量:8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却处于危机与困境:在大规模城市改造中,破坏城市历史文化格局;在盲目的改建复建中,形成城市建设发展的败笔;在过度的旅游开发中,酿成城市遗产的被破坏。造成这种危机与困境的原因大致为:缺乏历史文化意识,形成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缺乏体制规范约束,形成主观武断的价值判断;缺乏法律惩罚制度,形成事故责任的难以认定。如何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应强化历史文化意识,形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氛围;建构体制规范约束,健全改造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完善法律惩罚制度,严厉惩处事故肇事者责任人。
杨剑龙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法律
转型发展格局中的城市复兴规划探讨被引量:18
2013年
通过简要回顾欧美国家城市更新向城市复兴转型的过程,分析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城市问题,围绕转型发展格局下土地制度创新,历史风貌保护与住房保障体制完善,重构低碳宜人的生活街区,以及城市复兴的规划策略、实施路径等问题展开探讨和阐述。
张松
关键词:城市复兴历史风貌保护
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制建设
2018年
自1980年启动名城保护以来,我国名城保护法制进程走过了初创、发展和完善三个时期。初创之际,1982年历史文化名城概念的提出和《文物保护法》保护范畴的明确,我国文物遗产保护制度逐渐进入到文物保护与名城保护的'双元'结构,为名城保护提供了一定可依据的法律规范。发展时期,历史文化名城定义逐渐明晰,内涵演绎成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三个层级的保护体系。完善时期,名城保护三个层级更加明确,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非遗'等有了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至2015年,我国已基本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城保护法律框架,为名城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在现行名城保护体系中,一些法律法规依然并不完善甚至相互抵牾,进一步建构内涵清晰、体例协调的名城保护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温江斌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法律
俄罗斯历史城市保护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通过回顾俄罗斯历史城市保护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其历史城市保护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导因素,以及国家层面有关历史城市保护法规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设立超过30年的背景下,文章为其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李文墨张松
关键词:历史城市
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衍进被引量:5
2017年
自1980年代起至今,我国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都编制过名城保护规划,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经验,为推动名城保护、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1982年《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这一文件的发布为肇始,我国名城保护规划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根据名城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律,我国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发展成形期和完善深化期,在这每一个阶段中,它们均形成自身的特点。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对于启发当前和今后我国名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温江斌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
论中国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学研究
2013年
随着中国都市的出现与发展,逐渐形成了都市文学。从西汉到明清、从20世纪初叶到新世纪,都市文学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晚清文学、通俗文学、上海文学、京味文学研究显示了都市文学研究的实绩。都市文学研究的视阈得到拓展、方法更加丰富、文学史意识更加鲜明,但也存在过度阐释、概念含混、重现代轻当代的现象。
杨剑龙
关键词:都市都市文学文学研究
作为文化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国保护实践的理论思考及问题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文章通过回顾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心的国际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产生初衷及其保护理念的流变历程,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特征与问题,从维持文化多样性与就地保护、完善保护制度与保存方式、尊重社区文化权利与可持续使用等方面,就传统文化与民间传承等非遗保护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应以承认传统文化价值、尊重地方居民意愿为前提,积极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非遗保护实践。
张松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
促进文化表现多样性的城市保护被引量:1
2013年
城市作为文化多样性重要的表现形式,其空间形态和环境品质构成了我们时代生活的文化背景,塑造了大众文化的整体特征。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重新认识城市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通过城市保护及其规划管理,提升城市地区的环境品质,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张松
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被引量:3
2011年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声音中,隐藏着颇值得读者重视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内容,其叙述者的声音也引导着读者去领会隐含作者对于人物的态度及相应的价值判断,表达了作者对新的历史时期父权制之下妇女命运的深远忧虑和对"文化人"身份的批判。
杨剑龙
关键词:网络恶搞娱乐化戏说消费文化中国市场经济
上海古庭院与都市文化建设
2018年
大都市上海拥有享誉世界的五大古庭院,如何充分发挥古庭院的作用,加快与加强都市文化建设。必须努力修复和保护古庭院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和宣传古庭院的历史文化意蕴,研究和欣赏古庭院的审美布局结构,注重开发和拓展古庭院的都市文化建设。在都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让古庭院焕发出新的活力。
杨剑龙
关键词:大都市都市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