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6067)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岑可法吴学成周昊陈玲红吴迎春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多相流
  • 1篇压缩感知
  • 1篇运动特性
  • 1篇直接数值模拟
  • 1篇三维重建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全息
  • 1篇全息术
  • 1篇转速测量
  • 1篇粒径测量
  • 1篇煤粉
  • 1篇煤粉颗粒
  • 1篇感知
  • 1篇PARTIC...
  • 1篇CFB
  • 1篇MEASUR...
  • 1篇MEASUR...
  • 1篇MOVING
  • 1篇RISER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篇吴学成
  • 3篇岑可法
  • 2篇吴迎春
  • 2篇陈玲红
  • 2篇周昊
  • 1篇王怀
  • 1篇王智化
  • 1篇王勤辉
  • 1篇胡倩
  • 1篇杨秋辉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Partic...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轨迹图像的煤粉颗粒速度和粒径测量被引量:17
2011年
为了开发管道煤粉参数的实时在线测量技术,研究基于粒子轨迹图像的煤粉速度和粒径的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煤粉颗粒的光散射特性,获得煤粉颗粒在激光照射下不同方向和不同曝光时间下的成像特点,表明在较长曝光时间下的煤粉轨迹图像清晰可辨,弥补由于煤粉强吸收特性引起的瞬态图像偏暗和模糊的不足,并提出利用煤粉颗粒轨迹图像同时测量煤粉颗粒速度和粒径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实验拍摄的大量煤粉轨迹图像进行识别和计算,获得煤粉颗粒的速度和粒径分布,并与商用PIV系统和Malvern粒度仪所得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粒子轨迹图像的煤粉颗粒测量方法切实可行,为开发廉价实用的煤粉颗粒在线测量系统打下基础.
吴学成王怀胡倩吴迎春陈玲红周昊岑可法
关键词:煤粉颗粒粒径测量
压缩感知重建数字同轴全息被引量:21
2011年
数字重建是数字全息技术的关键步骤。传统的重建算法存在共轭像、聚焦物体与背景离焦物体相互干扰等问题。应用新兴的压缩感知技术,研究了全息图像的稀疏重建。基于衍射的线性运算,导出了利用压缩感知重建数字同轴全息三维空间的算法。利用该算法对颗粒的模拟全息图和数字显微全息实验全息图进行了重建,并将重建结果与传统的卷积重建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压缩感知技术能有效提高数字全息重建截面图像质量,利用25%全息图数据也能实现较好的重建,且具有较好的聚焦和抗噪声干扰能力。
吴迎春吴学成王智化陈玲红周昊岑可法
关键词:全息术压缩感知三维重建
多相流中颗粒旋转运动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多相流中分散相颗粒旋转运动特性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多相流机理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多相流动,因此,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人们从理论模拟方面研究颗粒旋转对流场的影响,通过改进多相流数值模型来考虑颗粒旋转,获得了与实验吻合的结果,但由于模型本身的局限性,无法全面考虑颗粒旋转运动对颗粒群和周围流场的影响;在实验研究方面,人们尝试利用高速摄像方法测量颗粒的转速,并对实际气固两相流中颗粒的转速进行了测量,但更准确、有效的颗粒转速测量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把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颗粒旋转运动特性的模拟是进一步研究颗粒旋转运动特性需要突破的方向,另外,通过计算机视觉场景中的连续图像序列对目标物体进行三维运动和结构重建的技术,也将是颗粒转速测量方法的研究重点之一。
王勤辉杨秋辉吴学成骆仲泱岑可法
关键词:多相流转速测量直接数值模拟
Rotation speed measurement of moving particles in a CFB riser被引量:3
2009年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measuring rotation speed of moving glass bead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500 p.m in a pilot-scal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riser with a high-speed digital imaging system. Two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alculate particle rotation speed from the particle images. The first method consists of a fully automated algorithm based on cross-correlation of gray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images for particles whose rotation axes are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imaging plane, and the second method calculates the speed of particle rotation by identifying its rotation axis using two or mor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n its surfa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wo methods is verified by using a small sphere with known speed and direction of rotation. The first method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measuring accurately the rotation speed for the particle with a rotation axis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imaging plane and filtering off other particles using an appropriate threshold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second method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yielding both the speed and direction of particle rotation, with a measurement error of less than 10%.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on real glass beads in a CFB riser are compared against each other.
Xuecheng Wu Qinhui Wang Zhongyang Luo Mengxiang Fang Kefa Ce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