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110)

作品数:24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娟原晓龙耿云芬缪福俊华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滇牡丹
  • 3篇亚高山
  • 3篇诱抗剂
  • 3篇植被恢复
  • 3篇植物
  • 3篇菌根
  • 3篇菌根真菌
  • 3篇抗性
  • 2篇幼苗
  • 2篇育苗
  • 2篇造林
  • 2篇植被
  • 2篇森林植被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杓兰
  • 2篇系统获得性抗...
  • 2篇萌发
  • 2篇景观

机构

  • 21篇云南省林业科...
  • 9篇西南林业大学
  • 7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云南省森林植...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省林业调...

作者

  • 12篇王娟
  • 8篇原晓龙
  • 7篇耿云芬
  • 7篇陈剑
  • 7篇华梅
  • 7篇缪福俊
  • 6篇杨宇明
  • 6篇王毅
  • 5篇张劲峰
  • 3篇马赛宇
  • 2篇李勇鹏
  • 2篇蒋宏
  • 2篇赵欣宇
  • 2篇谭芮
  • 2篇郭立群
  • 2篇景跃波
  • 2篇赵能
  • 2篇陈中华
  • 2篇陈勇
  • 2篇赵敏

传媒

  • 10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林业调查规划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格里拉森林植被恢复与景观建设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业快速发展,而森林植被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矛盾,为建设多功能相互结合、稳定、高效、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分析研究待恢复林地的形成及分布特点以及森林植被恢复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提出了香格里拉实施森林景观建设的内容框架和技术对策。
赵敏耿云芬郭立群
关键词:森林植被恢复
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生长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株/hm2)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株高、地径与侧枝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8种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和侧枝数量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20 000株/hm2(0.5 m×1.0 m)、17 778株/hm2(0.75 m×0.75 m)、13 333株/hm2(0.75 m×1.00 m)和10 000株/hm2(1.0 m×1.0 m)等4种造林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株高与地径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密度,地径和侧枝数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变小而呈增加的趋势;造林密度为20 000株/hm2(0.5 m×1.0m)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值为0.592 7,是所有造林密度中最大的,以该密度营造南方红豆杉园林景观式栽培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刘庆云朱臻荣白苑利姜远标许林红徐玉梅张劲峰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造林密度密度效应多目标决策
滇牡丹红斑病最适诱抗剂的筛选试验被引量:3
2017年
研究植物病害诱抗剂对滇牡丹红斑病的诱抗效应,以期为红斑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采用康壮素(Harpin)、苯并噻二唑(BTH)和水杨酸(SA)3种常见诱抗剂对滇牡丹红斑病进行了诱抗试验,分析了其发病指数、诱抗效果、生理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3种诱抗剂对滇牡丹红斑病诱抗效果显著,发病指数均显著下降,其中以BTH的诱抗效果最佳;并确定BTH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00 mg/L,诱抗效果高达68.27%。在此浓度处理后,叶片病斑面积停止增长,边缘逐渐愈合,SAFR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色素和相关酶系活力指标均显著增加,这些变化与流胶病的抗性变化密切相关。3种诱抗剂对滇牡丹红斑病原菌不产生毒杀作用,而是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SAR),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缪福俊安曼云华梅原晓龙陈剑王娟
关键词:滇牡丹红斑病诱抗剂抗性
加拿大林业发展对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在分析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现状、作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与加拿大林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措施进行比较,提出了对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借鉴价值的4点建议,即保障公众参与、建立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罗娅妮耿云芬裴艳辉
关键词:加拿大林业生态安全屏障科技投入
滇牡丹3-酮酯酰-CoA合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3-酮酯酰-CoA合酶(3-ketoacyl-CoA synthase,简称KCS)是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依据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方法从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中克隆得到1个KCS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PdKCS(Gen Bank登录号KX524949)。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dKCS基因片段序列全长1527 bp,包含完整的cDNA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含有50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属于KCS蛋白家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属于跨膜、亲水性蛋白;RT-PCR结果显示,其在种子中的表达随着种子的成熟出现双峰型的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及获得含高不饱和脂肪酸转基因滇牡丹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朱金鑫朱金鑫原晓龙孙金金原晓龙王娟
关键词:滇牡丹基因克隆基因功能分析RT-PCR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退化群落植物生活型的特征研究
2013年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的极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未退化的5类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样地,测定其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亚高山不同程度退化林地中植物生活型由中高位芽、小高位芽、矮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1年生植物共7大类组成。其中以地面芽植物占绝对优势;1年生植物、中高位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所占比例最小,未发现达到30 m的大高位芽植物。随着群落退化程度的减低,物种丰富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显著增加。随着林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地面芽植物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并成为植物生活型组成的绝对优势成分。
郭华耿云芬张劲峰
关键词:滇西北亚高山退化群落植物生活型
基于覆被变化的纳帕海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2017年
以覆被变化情况作为判断纳帕海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利用1985年、2005年、2011年3个时段的纳帕海覆被分布格局,在Arcgis9.3平台上研究纳帕海覆被历史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30多年来,在承受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强烈的人为干扰下,纳帕海覆被覆盖率无显明显下降,土地面积未扩大,水生群落面积减小,牧草面积扩大,保持了较好的生态功能,显示出较好的生态系统稳定性;(2)纳帕海生态系统稳定性,以纳帕海独特的水因子变化为基础,同时各类群落构成物种对水因子有很大的适应性,保证了各种水因子条件下覆被的存在,周期性淹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抵抗各类干扰;(3)如果人为干扰持续破坏周期性淹水的条件,纳帕海生态系统有可能加速旱化,被大量大戟群落入侵,甚或沙化,失去相关的生态功能。
陈剑原晓龙王毅王四海华梅华梅
关键词:生态系统稳定性覆被变化
不同处理对滇牡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采用微波辐射和赤霉素处理对解除滇牡丹下胚轴休眠的效果及不同基质对滇牡丹种子生根、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处理与赤霉素对解除滇牡丹下胚轴休眠具有同等作用,微波辐射15 s处理就能促进种子提前12天生根,用400 mg/L赤霉素浸泡胚根大于3 cm的种子2 h,种子1个星期后即可发芽。苔藓—腐殖土(3︰1)作为育苗基质,其容重小、保水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提高滇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及生根质量,促进幼苗的生长。
潘温文李伟谭芮赵一鹤杨宇明余奇王娟
关键词:滇牡丹赤霉素微波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云南石梓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持续多年对云南石梓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云南石梓种子宜随采随播,不同种子催芽处理发芽率差异极显著,浸晒法>温水浸种法>浸沤法>对照;育苗时间选择4月最佳,幼苗分床以具有1~2对幼叶移植为宜;苗木的生长可分为种子萌发期、扎根蹲苗期、苗木速生期和苗木慢生期,苗高速生期在7~10月,生长量占1年生苗木总生长量的86.8%,地径速生期在8~11月,生长量占1年生苗木总生长量的83.3%,依据各时期苗木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全苗鲜重最能代表苗木的质量, D>2.5 cm 、 H>150 cm为Ⅰ级苗, D=2.5~1.5 cm 、 H=150~100 cm为Ⅱ级苗, D<1.5 cm、 H<100 cm为Ⅲ级苗。
张荣贵耿云芬
关键词:育苗技术
不同云南蓝果树枯落物厚度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为我国热带北缘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落叶大乔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树种。根据野外调查,目前云南蓝果树自然更新困难,枯枝落叶是森林更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种子表面覆盖0cm、1cm、2cm、3cm、4cm厚枯落物和种子置于1cm、和2cm厚枯落物表面7个实验处理,模拟自然条件研究枯落物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的影响,0cm枯枝落叶厚度处理萌发率最高,为42.7%±3.7%;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起始萌发时间有显著的影响,枯枝落叶厚度在0cm的起始萌发时间最早,为7d。同时随着厚度的增加,萌发起始时间推迟,最迟为4cm的处理,为19d;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势也有显著影响,0cm处理时发芽势最高,为18.0%±3.8%,除0cm外的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刘海姣陈勇马赛宇
关键词:濒危植物枯枝落叶种子萌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