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X028)
-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文成伟杨书凯廉佳高明郑艳艳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 建筑价值模糊的社会伦理根源探析
- 2018年
- 建筑价值模糊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价值现象,其表现主要有设计者的价值认知任性、决策者的价值判断悖谬以及使用者的价值敏感弱化三个方面。它们分别产生于建筑价值共同体内部三种不同的价值意识情境:设计者的价值意志失禁、决策者的价值律令统治以及使用者的价值反馈缺位。建筑价值模糊的产生除了价值自身的根由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社会伦理根源,即设计者的经济利己、决策者的权力异化以及使用者的信仰迷失。针对这一现象,构建社会他律与伦理自律内外协调统一的思维框架与实践方式,不失为建筑价值模糊消解的一种可能路径。
- 文成伟王娜
- 关键词:建筑消解
- 游戏的技术化与拯救被引量:1
- 2014年
- 游戏是一种"超日常"的实践活动,它具有自主建构性、规则性和无功利性,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的审美境界,具有阐释与补足现实人生意义的功能。然而新时代的电子游戏使游戏出现技术化倾向,并表现为预成建构性、虚拟真实性和商业功利性,这一倾向改变了游戏本真的性质,在扩展游戏的自由度的同时也使游戏的意义发生了偏狭,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在理性分析游戏本质及其技术化特质的基础上,提倡运用"物理—事理—人理"相统一的系统方法对游戏技术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拯救,旨在彰显游戏自身所蕴含真、善、美的统一,进而引导游戏在新技术时代健康发展。
- 文成伟郑艳艳
- 关键词:游戏技术化
- “解蔽”与“遮蔽”的技术消费——共享经济中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在这样一种本质为"技消费"的新型消费形态中,信息技术在其中既"解蔽"又"遮蔽"了消费:一方面,它使我们已有的消费需求实现了从一定程度的"混沌"到更为清晰明了的转变,同时又使我们潜在的消费需求得到挖掘,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消费,从而通过技术使得消费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人的存在本性——需要;但另一方面,它会使共享经济中我们的消费理性和消费技能建立于技术理性之上,消费者受到技术更大的"宰制",这可能引发"技术理性战胜个体理性"和共享经济中"操作自主性"的加强。为了避免共享经济中新的消费"遮蔽"所带来的负面可能性,需要在社会建构技术的基础上,改写已有共享经济中的"技术代码",从而避免消费个体可能因"遮蔽"所带来的新的"异化"。
- 高明文成伟
- 关键词:共享经济信息技术解蔽遮蔽
- 技术行为的自主性原则:在预防在先原则和行动在先原则之间
- 2014年
- 科技实践活动应该遵循预防在先原则还是行动在先原则,这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技术行为过程及影响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这两种原则出现了局限性。因此,技术主体在进行技术行为时,应该遵从自己的自由意志,根据具体情境和特定形势在预防在先原则和行动在先原则之间找到平衡点,即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倡导技术行为应该遵循自主性原则,除了是为了保证技术主体的技术行为和伦理责任相一致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哲学意涵,包括维护技术主体的尊严、保障技术主体实践智慧的发挥及有助于技术行为成为道德的行为等。
- 芦文龙J.Britt HolbrookAdam Briggle文成伟
- 关键词:自主性原则
- 从现象学的视角看虚拟现实空间中的身体临场感被引量:9
- 2018年
- 从身体现象学的视角看,体验者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的临场感并不单单依靠外在的技术手段得以实现,影响体验者临场感的关键在于"身体场"的运作。这一运作过程涉及身体空间、身体意向性与身体的习惯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共同作用,才使体验者能够将虚拟现实空间感知成一种为他而存在的"生存境域"。这一"生存境域"既保证了体验者在其中所获得的体验具有第一人称被给予性,同时具有生存的情境性,由此,使体验者获得了一种活生生的临场感。临场即意味着身处在某种生存性的境域之中。
- 索引文成伟
- 关键词:虚拟现实临场感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象身体”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深入普及,用户产生了一个现象学意义下的"现象身体"。基于用户体验的现象身体是"部分与整体"、"在场与缺席"、"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它使人们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延展出一个主体认知与把握的心物感知世界。它带给人类更为明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自由驰骋的世界。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发展,也存在着否定自由意志的可能。结合互联网技术剖析现象身体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唤醒人们在技术框限下反思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日常生存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 杨书凯文成伟
-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
- 欧美工程伦理研究的三条进路及启示被引量:5
- 2018年
- 我国工程伦理研究晚于欧美,对欧美工程伦理思想的研究与借鉴具有重要意义。欧美工程伦理呈现出三条进路:工程师职业伦理研究进路;内在主义工程伦理研究进路;宏观视角下的工程伦理研究进路。欧美工程伦理研究进路的演化过程对我国工程伦理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要有效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就要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野,从只关注工程师个体伦理责任的"个体主义工程伦理"转向研究工程共同体整体伦理责任的"整体主义工程伦理",只有将工程共同体由技术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转变为道德共同体,才能创造出善的工程。
- 万舒全文成伟
- 技术化身体及其审美旨趣困境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在现代技术社会中,技术浸入身体,两者密不可分。技术化身体即技术与身体两者间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新的主体形式。技术化身体的审美意义在于人性的绽放及人对自由的追求。同时,技术化身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其审美却出现了异化,陷入工具性倾向的追逐、符号性倾向的目的、资本化倾向的指引三种困境之中。通过技术化身体来探讨技术美的本质,对审美困境进行批判分析,为其审美健康发展提供哲学层面上的深度思考。
- 廉佳文成伟
- 关键词:资本审美
- 技术具身的澄明境界被引量:8
- 2017年
- 技术具身是人的技术性存在的最好表达,它规定了人本性。技术具身显现了技术对于人和自然的更广泛的本质依赖和超越;通过技术具身,人与世界统一于技术向世界显现;技术具身显现了它对伦理的要求,技术由此达到了一种澄明的境界。因此,技术具身成为了技术必须具有伦理维度的原因,从而为技术在生活世界的存在找到始源性的根据。
- 文成伟廉佳
- 关键词:人本性伦理维度
- 胡塞尔“现象场”概念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运用现象场进行意识分析,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特色,多年来一直未有人单独作为独立的研究加以总结和阐释。以现象场研究为核心,对胡塞尔的意识理论研究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提炼,为意识把握现象做了更系统、深入地论述,在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中拓展出一个新角度。依据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发生机理、本质统一体的"相符统一性"躯体自定位功能,纯粹意识的客观化统握等意识构成理论,阐述现象场在意识构成中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现象场是意识的意向性构成的功能性活动"场所",是意识存在的给出方式;作为直观体验奠基于意识的自明性、确证性,实现着意识的统握功能。
- 吕东光文成伟
- 关键词:自定位纯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