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基金(11XLB050)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军游松财黄敬峰李军何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温
  • 2篇山区气温
  • 2篇DEM
  • 1篇地形
  • 1篇起伏地
  • 1篇起伏地形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因子
  • 1篇NDVI

机构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李军
  • 1篇黄敬峰
  • 1篇游松财
  • 1篇李军
  • 1篇何君
  • 1篇李军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山区气温空间分布模拟的DEM尺度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实验区,通过气温空间分布的地形调节统计模型,并使用了10个气象站(哨)的气温资料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均来源于1∶1万的数字化地形图),模拟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比较了它们的误差大小以及随宏观地形(海拔)和微观地形(坡度和坡向)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DEM模拟的平均气温呈现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性;随着DEM空间分辨率的减小,误差逐渐增加(最大绝对误差为2.04℃,相对误差为15.10%),且空间差异性降低。而且微观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随着空间分辨率的变化产生显著变化,进而明显影响气温的空间分布,不同坡度之间的年平均气温差最大为9.5℃,最小为1.8℃。不同坡向之间的年平均气温差最大为12.2℃,最小为2.4℃。
李军
关键词:DEM气温
不同空间尺度DEM对山区气温空间分布模拟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被引量:12
2012年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实验样区,通过气温空间分布的地形调节统计模型,使用10个气象站(哨)气温资料和4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5 m,源于1∶1万数字化地形图;30 m,来源于Aster GDEM v2;90 m,来源于SRTMv4.1;900 m,源于GTOPO30’)模拟不同空间尺度年均气温空间分布,比较其误差大小及随宏观地形(海拔高度)和微观地形(坡度和坡向)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基于4种不同空间分辨率DEM模拟气温呈较大空间分布差异性;随着DEM空间分辨率减小,误差逐渐增加,空间差异性降低。微观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随空间分辨率的变化产生显著变化,明显影响气温空间分布,不同坡度和坡向间年均气温差最高可达到10~12.5℃,最小仅为1.9~2.6℃。
李军黄敬峰游松财
关键词:DEM气温
近15a新疆不同类型植被NDVI时空动态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9
2015年
为了研究新疆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地带性划分的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1998-2012年为时间尺度,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新疆各地带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残差插值"的方法,模拟了气温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利用SPOT VGT/NDVI数据以及气候数据(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了5个不同地带植被的动态变化、年际变化和生长季内各月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新疆各地带植被覆盖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温带北部草原地带高植被区和浓密植被区的范围较广,植被覆盖度较高,而高寒荒漠地带的极低植被区占该地带面积的一半以上,且植被覆盖度最低。(2)新疆各地带植被覆盖在近15 a间呈波动增加的趋势,5个地带的植被覆盖均有所改善,其中,高寒荒漠地带和暖温带半灌木、灌木地带的植被覆盖改善较为明显,其余3个地带均有少部分地区出现轻微改善现象。(3)温带半灌木、矮乔木荒漠地带,暖温带半灌木、灌木荒漠地带和温带半灌木、灌木荒漠地带4-10月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温带北部草原地带、高寒荒漠地带对应的平均气温则出现下降趋势。5个地带的降水量在该时段内均表现为下降趋势。(4)基于年际尺度,新疆各地带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基于月尺度,各地带植被NDVI受降水量的影响比气温大。同时,仅有暖温带半灌木、灌木荒漠地带植被NDVI与气温存在1个月的滞后性,其余4个地带对气温和降水均不存在滞后性。
周梦甜李军朱康文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
起伏地形对气温时空分布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基于GIS技术等分析起伏地形下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农业区划及气候变化等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重庆市为例,利用34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历年平均气温资料,通过在气温与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建立模型,并在GIS平台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100m×100m)对气温空间分布进行定量估算和三维模拟。[结果](1)近40a内不同年代际的平均气温与诸多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的复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2)近40a内的年平均气温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3)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近40a内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表现为:渝东南>渝东北>渝西。[结论]起伏地形下气温的空间分布与诸多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且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利用GIS的三维模拟技术能够直观鲜明的体现出起伏地形下气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周梦甜李军李军何君
关键词:起伏地形气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