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T08) 作品数:8 被引量:82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杨胜龙 张衡 崔雪森 伍玉梅 樊伟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医药卫生 更多>>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资源和渔场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3 2011年 根据2005—2008年我国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筴鱼大型拖网渔捞日志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了智利竹筴鱼渔场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CPUE与SST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和2006年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的季节变化规律较为类似,而2007年和2008年的春季(9—11月)中心渔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西部海域也存在一定的渔场分布。2005—2008年作业渔场的最适宜SST为13—15℃,随着月份的增加最适温度随之增加,2007、2008年的秋季最适海表温度同2005、2006年相比较有降低的趋势。2005—2007年月平均CPUE与产量重心对应的SS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化成君 张衡 樊伟关键词:中心渔场 基于Argo数据的中西太平洋鲣渔获量与水温、表层盐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010年 根据上海金汇远洋渔业公司2007年度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进行鲣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的生产数据以及Argo剖面浮标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按1°×1°的格式绘制了各月产量、表层温度、表层盐度以及50 m和200 m水层温度等,并对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鲣的高渔获量区域主要分布于150°~153°E、160°~161°E,0°~2°S的水域;2007年最高月产量和最高单网平均日产量(CPUE)的月份分别为8月和2月;通过K-S检验,2007年最适表层温度为29.3~30.1℃,最适表层盐度为34.0~35.2;0~200 m、50~200 m水层的垂直温差为11℃时,渔获量达到最大。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渔获量与0~200 m、50~200 m水层的垂直温差服从正态分布关系。上述结论符合生产实践中获得的情况,表明Argo数据可以应用于渔业生产和科研中。 杨胜龙 周甦芳 周为峰 伍玉梅 张忭忭关键词:中西太平洋 ARGO 水温 渔业遥感信息网影像数据管理与动态发布 被引量:1 2011年 渔业遥感信息网每周发布大量的影像信息,供用户免费查阅指导渔业生产,影像信息的管理与动态发布是网站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渔业遥感信息网采用ftp服务上传,通过服务程序监控指定路径,当有新影像时,从原始图自动生成缩略图,原始图与缩略图分开存储,其相对路径及属性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当原始影像有删改时,缩略图与数据库的数据做相应的更新,借助数据库的支持,有效的实现前台影像数据的浏览与查询服务。 张胜茂关键词:数据管理 信息网 西北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建立与模块开发 被引量:9 2011年 根据1990—2003年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海表温度、叶绿素-a历史环境数据,应用环境因子叠加方法,构建了西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用于金枪鱼渔场预报。分析得出各月适宜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范围和历史高产区空间位置;导入实时海表温度、叶绿素-a等遥感栅格数据,分别提取适宜海表温度、适宜叶绿素-a浓度和历史高产区的空间栅格数据集,最后在空间上对3种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并取交集。交集所指空间区域即为大眼金枪鱼潜在渔场位置。通过精度检验,表明该模型渔场预报精度为60.5%。并以VC++6.0工具为开发平台,对此模型进行了设计开发,实现了模块预报西北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 杨胜龙 周为峰 伍玉梅 崔雪森 张衡关键词:渔场预报 大眼金枪鱼 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为了解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上界温度、深度和下界温度、深度)关系。首先基于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采用Akima和Kriging等方法重构热带印度洋各月温跃层特征参数,并分析温跃层时空分布的... 杨胜龙 王栋 张晶 崔雪森关键词:黄鳍金枪鱼 温跃层 文献传递 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被引量:20 2012年 根据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重构热带印度洋各月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数据,绘制了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和下界深度,以及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和温跃层季节性变化有关。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的温跃层上界深度的范围为30—40m,超过70m的渔区CPUE值普遍偏低;在西南季风期间温跃层上界最深达到120m。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温跃层下界深度不超过200m,在西南季风期间,深度会超过300m。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对应的温跃层上界温度都超过25℃,温度小于24℃的渔区CPUE值普遍较低;在西南季风期间,高值CUPE区域对应的温跃层上界温度范围变大,温跃层上界温度延伸到22℃,在22℃以下渔区CPUE值都很低。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最适温跃层特征参数分布,得出黄鳍金枪鱼最适的温跃层上、下界温度范围分别是25—29℃和13—16℃;其上、下界深度范围分别为30—70m和140—200m。K-S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可靠。 杨胜龙 张禹 张衡 王栋 马军杰 张晶 崔雪森关键词:黄鳍金枪鱼 温跃层 Argo观测剖面数据量的时间变化与周期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海洋渔业预报使用的遥感数据一般只能获得海洋表面的环境信息,而Argo数据可以为渔业预报提供较深处的温盐数据,为了在渔业预报中按其时间周期进行使用,需要计算它的周期以提高预报质量。通过功率谱估计计算出2001—2008年的数据存在较长的周期为62.7 d和117.5 d,较短的周期为4.9 d和9.8 d,同时还有一个约为7d的不明显周期,观测剖面数据总量在年际与年内都存在较大变化。 张胜茂 伍玉梅 杨胜龙关键词:ARGO 周期 功率谱估计 傅里叶变换 基于QSAR模型研究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 2012年 芳烃化合物正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未知芳烃化合物毒性的能力是做好芳烃化合物安全防范措施的任务之一。为建立芳烃化合物物化性质与小球藻抑制活性间的QSAR模型,以实验获取的21种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96 h的抑制活性数据为基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上全优化计算21种芳烃化合物结构参数,运用SPSS 12.0 for Windows程序,将这些结构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逐步回归得到芳烃化合物对藻类抑制活性的QSAR模型。该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25,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898,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所建模型包含2个参数(分子体积和最正氢电荷),其中分子体积显著影响了该类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抑制活性。 王翠华 杨胜龙 邬旸 于红霞 王连生关键词:芳烃化合物 小球藻 QSAR DFT 分子体积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1年 根据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获量、海水表层温度等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区及其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于25~40°N之间的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3.6℃,中位数为24.5℃,多数渔场区位于暖温带海域,其平均SST多数为16~28℃,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海水表层温度为16~23℃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和平均CPUE变化趋势类似,且表层温度为18~20℃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最高。渔获量分布于表层温度为16~23℃和24~27℃海域,但主要集中于16~23℃的范围。交叉相关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太平洋年际振荡指数具有相关性。 张衡 樊伟 崔雪森关键词:北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延绳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