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7ZR14127)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林开利王臻常江王林许宋锋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科学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体内非骨性环境的植入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泡沫浸渍法制备了多孔硅酸钙(CS)和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将其植入家兔皮下筋膜组织中以研究其非骨性环境下的生物学行为.CS,β-TCP分别植入1、2、4周后取材,采用SPECT、Micro-CT、V-G染色、SEM、EDX等方法进行样品的观察分析.研究表明,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植入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且表面沉积了一层类骨羟基磷灰石层,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植入4周时SPECT扫描表明,CS和β-TCP的ROI值分别为53.95±15.14和9.81±3.64(p<0.01),表明CS的血管化程度明显高于β-TCP.植入4周时Micro-CT分析表明,CS和β-TCP的残余材料占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6.41±1.96)%和(30.72±0.69)%(p<0.05),组织学半定量分析也表明,CS的残余面积明显小于β-TCP(p<0.01),说明CS的降解性明显优于β-TCP.与β-磷酸三钙相比较,多孔硅酸钙陶瓷材料在早期血管化、新生组织形成、材料降解性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显示,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有望用作硬组织修复和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
- 许宋锋胡蕴玉林开利王臻王林常江白峰倪似愚
- 关键词:生物陶瓷动物实验降解性血管化
-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可控结构多孔硅酸钙支架的制备及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可控结构多孔硅酸钙(rapid prototyping—calcium silicate,RP—CS)支架,并评价其特性和体外生物学表现。方法利用间接快速成型技术,结合固态自由成型和凝胶铸模的优点,制备可控结构RP—CS支架。与采用同法制备的多孔磷酸钙(RP—tricalcium phosphate,RP-TCP)支架相对照,将其置入体外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fluid,SBF)、体外骨髓细胞共培养进行研究。结果所制备RP—CS支架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道结构,平均孔隙率为71%,平均轴向压缩强度为28MPa,平均孔道直径为(555.82±29.77)μm。体外SBF浸置试验发现RP—CS支架上有羟基磷灰石的沉积,说明此支架具有体外生物活性。体外细胞共培养试验表明,兔骨髓细胞可以在此支架表面贴附并分化。MTT表明共培养7d、14d,细胞增殖RP—CS组均明显高于RP—TCP组(P〈0.05)。共培养7d时,碱性磷酸酶活性RP—CS组明显高于RP-TCP组(P〈0.05),提示CS可能具有促进骨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可控结构RP—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许宋锋王臻于秀淳王林林开利王路李涤尘常江
- 关键词:硅酸盐类骨髓细胞体外研究
- 五种多孔生物陶瓷支架的肌肉植入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多孔生物玻璃(Bioglass)、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β-硅酸钙(β—calciumsilicate,β—CS)、α-硅酸钙(α-CS)五种生物陶瓷支架植入家兔肌肉的生物学表现。方法应用添加造孔剂工艺烧结制备得到多孔Bioglass、β—TCP、HA、β—CS和α—CS支架,通过X线衍射、孔隙率测定、生物力学测定进行特征分析。将五种支架植入家兔背部肌肉中,4、8、12、16周取材,通过X线、Micro—CT、组织学、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进行观察分析,并取材与支架接触肌肉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BMP-7含量。结果五种支架特征分析表明,抗压强度:Bioglass〉ot—CS〉B—CS〉β—TCP〉HA;弹性模量:α-CS〈β-TCP〈HA〈β-CS〈Bioglass;降解性:β—CS〉α-CS〉β—TCP〉Bioglass〉HA。组织学观察五种支架中均未出现新生骨组织。Bioglass、α-CS、β—CS表面有钙磷层形成,说明具有体内生物活性。16周时,只有β—CS出现BMP-2和BMP-7表达。结论多孔硅酸钙支架具有良好体内生物活性、可降解性,但无体内骨诱导性。
- 许宋锋王臻于秀淳王林林开利常江
- 关键词:硅酸盐类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α-硅酸钙和β-硅酸钙的体外体内降解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研究α-CS和β-CS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的体内、体外降解性能,并与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比较。多孔生物陶瓷由添加造孔剂和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得到。体外实验:将陶瓷样品在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浸泡1、3和7天后,通过测量材料的失重率来评价材料的降解性;体内实验:在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髁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陶瓷,于术后第1周、4周、8周和12周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计算残余材料的面积百分比,分析材料的体内降解性能。体外降解性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材料的降解率β-CS>α-CS>β-TCP。β-CS和α-CS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种材料均与β-TCP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内降解性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材料随时间延长都表现出降解,降解率β-CS>α-CS>β-TCP,但是统计学结果显示没有差异(P>0.05)。β-CS和α-CS多孔生物活性陶瓷的降解性均明显优于β-TCP多孔生物陶瓷。研究结果显示β-CS和α-CS多孔生物陶瓷均有望作为硬组织修复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使用。
- 刘勇王臻林开利常江刘鹏
- 关键词:骨缺损骨移植骨再生硅酸钙磷酸三钙人工骨
- 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体内非骨性环境的植入研究
- 1、目的研究多孔硅酸钙陶瓷材料植入动物皮下筋膜组织后的生物学反应、血管化情况和体内降解性,以便对硅酸钙生物陶瓷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2、方法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硅酸钙(CaSiO,CS)粉体和对照组材料β-磷酸三...
- 林开利许宋锋胡蕴玉王臻王林常江白峰倪似愚
- 关键词:生物陶瓷动物实验降解性血管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