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02079)
- 作品数:12 被引量:80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同敬刘睿姜宝益张新红黄捍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页岩气藏不稳定压力传播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页岩气藏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亮点。由于页岩气藏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物性,页岩气藏不稳定的压力传播方式及影响规律并没有充分认识清楚。本文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赋存状态的页岩气藏复合模型,利用非齐次虚宗贝塞尔函数进行页岩气藏复合模型井底压力数学模型的求解,分析页岩气藏不稳定压力传播的规律,研究了页岩气藏井储系数、解吸压缩系数、内区渗透率、表皮因子、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外区渗透率相对低的页岩气复合油藏中,解吸压缩系数、井储系数、内区渗透率和内区半径是敏感因素。
- 姜宝益李治平刘刚第五鹏祥王建宁甘火华
- 关键词:页岩气影响因素
- 煤基质收缩和膨胀对甲烷开采和二氧化碳存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应用耦合的煤层气数值模型,模拟和对比了3种不同的煤基质收缩和膨胀模型模拟的渗透率、CH4产量、CH4含量分布、CO2注入量和CO2存储量。在无CO2注入情况下,考虑吸附/解吸附作用的煤基质收缩/膨胀模型最大的渗透率为初始渗透率的6倍,而只考虑压力作用的煤基质收缩/膨胀模型渗透率下降2%,CH4累积产量前者是后者的1.3倍;在CO2注入情况下,考虑吸附/解吸附作用的模型最大的渗透率为原来的1.25倍,最小为原来的0.17倍,而只考虑压力作用的煤基质收缩/膨胀模型渗透率下降1.6%,CH4累积产量前者是后者的1.5倍,而CO2的注入速度和存储量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4倍和3.85倍。结果表明:煤基质收缩/膨胀对CH4开采和CO2都有影响,吸附/解吸附导致的基质收缩/膨胀起主要作用。
- 周锋德姚光庆唐仲华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自流注水开发可行性与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自流注水技术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可以被作为常规注水的一种补充方式或替代方式.自流注水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方法和认识.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从自流注水时机、生产井距、油层渗透率、油层厚度、水源层能量五个方面开展了可行性对比研究,得到了自流注水开发的部分技术政策界限.开发因素方面:建议自流注水与衰竭开发同步实施,最迟不要晚于弹性开采稳产期结束;建议合理生产井距为(800 ~ 1200)m.地质因素方面:建议油层厚度较小,水层油层厚度比不小于1;建议油层渗透率为中高渗,有利于延长稳产期;有多套水层满足自流注水条件且不需要同时开发时,首先优选上部水层自流注水.
- 刘睿黄捍东孙传宗刘同敬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井间示踪测试组合解释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前的测试解释技术依然基于20世纪60~80年代提出的原理和理论,没有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内若干矿场实践以及理论对比证明,这些基础理论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解释模型明显偏离了合理的范畴,存在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片面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多孔介质复杂渗流的定量化描述。示踪测试解释基础理论和数学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解释工具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从计算数学的角度,确定了井间示踪测试解释的油藏自变量参数,构造了目标函数,针对具体问题改进了实数型遗传算法,实现了区块示踪测试整体自动组合参数反演和优化解释。
- 刘同敬第五鹏祥姜宝益刘睿孙利
- 关键词:井间示踪测试遗传算法计算数学参数反演
- 页岩气产能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非常规气藏渗流机理复杂,具有独特的渗流机理和生产动态特征,难以用常规的气井产能方法评价产能,预测可采储量。从渗流力学出发,根据页岩气藏压裂后储层特征,建立了页岩气藏复合模型,确定了页岩气井稳产时间,分析了内外区渗透率、内区半径、启动压力梯度、解吸压缩系数和储层厚度等影响规律;并参照Vogel方程建立了页岩气井产能方程。结果表明:内区渗透率、外区渗透率、内区半径、储层厚度和解吸压缩系数是影响页岩气井产能的敏感因素;表皮因子和启动压力梯度不是敏感因素。通过可靠性分析,参照Vogel方程建立的页岩气井产能公式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页岩气井的产能。
- 姜宝益李治平第五鹏祥刘刚王建宁甘火华
- 关键词:页岩气产能评价影响因素
-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特征被引量:18
- 2011年
-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渗流特征明显不同于常规油藏。采用室内大模型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拟合建立含水率变化经验公式。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对渗流特征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没有无水采油期,且存在一个含水快速上升后略为回落的含水稳定采油期,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含水稳定期采油时间越短;当注采压力梯度接近拟启动压力梯度时,采出程度随注采压力梯度变化较大;当注采压力梯度远大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时,采出程度随注采压力梯度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注采压力梯度小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时,注水速度与最终采出程度正相关。
- 刘柏林王友启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
- 火山岩油藏地层渗透率评价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火山岩油藏裂缝普遍发育,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对石炭系火山岩11口探井及评价井测井、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价,认为测井方法得到的渗透率往往与生产动态不符,不能直接用于油藏开发评价。基于不稳定渗流原理,通过试油试采等动态方法反算,得到了井段平均渗透率;进一步结合地层有效厚度等数据,计算了储层渗透率。结果表明:测井渗透率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反映了基质的特征;动态方法得到的储层渗透率是测井渗透率的几十倍,且能够反映裂缝控制下的地层实际渗流能力。据此将火山岩储层分为双重介质型、裂缝型、孔隙型三种基本类型。结合具体油藏分析认为,双重介质型是火山岩油藏最主要的储层类型。
- 刘睿黄捍东孙传宗刘同敬
- 关键词:火山岩渗流能力储层分类产能评价
- 多孔介质中示踪剂渗流的油藏特征色谱效应被引量:5
- 2013年
- 国内外矿场实践证明,目前油田井间示踪监测解释中存在解释模型部分明显偏离了合理的范畴,存在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片面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多孔介质复杂渗流的定量化描述,为此设计完成了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和天然长岩心驱替实验,定性、定量的分析多孔介质示踪剂渗流特征,并提出了示踪剂渗流具有的油藏特征色谱效应。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显示:油藏特征色谱效应的基础是存在的,即小分子示踪剂可以进入束缚水、不连通孔隙及低渗团块。天然长岩心驱替实验显示:小尺寸非均质强的天然长岩心,水的突进和绕流明显,油藏特征色谱效应明显,水的运移速度和示踪剂孔隙运移速度差距大。对井间示踪剂监测的量化解释和定性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同敬姜宝益刘睿张新红谢晓庆
- 关键词:示踪剂可视化
-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吸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裂缝很发育,基质非常致密,普遍存在孔隙度小、孔隙压力低和储层渗透率低等特点。因此其采收率相对较低,开采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亦较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生产机理主要表现为裂缝系统中的水靠毛细管力作用渗入岩块排油。因此,亲水的致密岩块、水的毛细管自吸作用是主要的采油机理。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双重介质模型。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黏度比、基质毛管力大小、初始含水饱和度为影响渗吸的关键因素。明确了主要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对渗吸的控制作用和作用机理,为渗吸开发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王希刚宋学峰姜宝益蔡喜东刘刚
- 关键词: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吸数值模拟
- 低渗透油藏CO_2驱SF_6微量气体示踪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CO2驱油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而井间示踪监测是深入理解实际油田注CO2驱替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天然低渗透岩芯CO2驱SF6气体示踪室内实验研究,独创性地设计了"常压加剂高压注入"的微体积量气体示踪剂的投放方法,建立了基于高灵敏度热导检测器的SF6示踪剂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F6气体示踪剂的投放工艺具有简便、加剂量可控的优点,示踪剂检测方法具有简单、速度快(2 min/样)、灵敏度高(检测极限10–7)和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6%)的优点。
- 万国赋刘同敬祝奎任建强郭文敏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CO2驱气体示踪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