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63048)
- 作品数:26 被引量:92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秀芬张平鲍洪杰姜安印刘德光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亲贫式增长刍议: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取向被引量:8
- 2017年
- 考察了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之间的跨国证据,突出了区域差异和国家经验这两个层面上形成的促进共同发展的多样性。对亲贫式增长的定义表明经济增长和扶贫这两个发展战略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权衡问题。跨国证据表明,平均收入增长率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巨大差异性,使得扶贫战略完全基于经济增长政策的论断存在争议。持续的快速增长显然有益于贫困人口,但是,如果整体的快速经济增长伴随着收入分配的缓慢恶化,这对贫困人口的福利比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如果一国总体处于低增长环境,那么经济增长将难以获得贫困人口的支持。同时面向经济增长和旨在明确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的混合策略被证明在实现持续减贫中可能是最为成功的。研究认为,在中国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的支撑下,少数民族地区在收入改善和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方面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倡导者和干预式扶贫的拥护者提供了实践支持。然而,普适的经济增长有利于贫困人口,但不会以相同的程度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显然,一项公共政策更关注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也同时必须关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是否会反映在提供贫困人口收入和贫困人口不可能轻易放弃的福祉上。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最有效的发展政策,是那些主张共同发展和利用公共政策创造增长的战略,同时还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共同参与,以确保他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增长的受益者。自然资源收益管理,原生态农产品开发和区域经济带建设被列为促进这种增长战略实施的三个最有前途的领域。
- 李秀芬姜安印
-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
-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模式选择——基于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经验被引量:3
- 2015年
- 城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集聚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文章回顾我国城镇化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并分析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借鉴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4种驱动模式:即工业驱动模式、资源开发驱动模式、区域发展驱动模式和农业集约发展驱动模式。提出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状况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设计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变革土地管理制度,完善户籍制度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 刘德光鲍洪杰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选择——以贵州黔南州、黔东南州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贵州黔南州、黔东南作为农业发展主体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土地流转不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空心化现象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应分别从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二个方面入手进行破解。
- 刘德光鲍洪杰
- 关键词:民族地区
- 发挥民族大学办学优势,扶持民族地区快速发展被引量:2
- 2014年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中国特色民族大学的建立,是我国民族政策中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国家对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的重视。我国的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地理分布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和人群。民族大学诞生于多民族的土壤,服务于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多种文化、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艺术和心理在这里交汇融合,使其成为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我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基地、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民族大学的办学优势,扶持和促进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文化、科技、社会、经济发展,将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的平等、团结、进步、繁荣。
- 祁永安刘媛
-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扶贫
- 经济增长是否一定有利于减少贫困——近期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被引量:2
- 2016年
- 对于经济增长是否一定有利于减少贫困的问题,国外相关研究始终存在争论。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贫困地区增长差异的两个主要来源:增长的部门构成和多种因素的初始状态。如农业和非农业增长对减少贫困的地区间差异,以及财富分配的初始状况、基础教育水平、城乡差异、城市化水平和非收入因素等对减贫成效的诸多影响。此外,还就减贫的非均衡性和测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经济增长无疑对减贫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这是贫困减少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非是贫困减少的充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增长性质、结构,初始条件,市场效率以及政策取向等经济、非经济因素都会对减贫成效产生重要影响。
- 张平
- 关键词:经济增长贫困变动扶贫
-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人口红利问题尚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说明该问题存在着地区间差异。在改进的区域人力资本综合测评体系基础上,利用1997年—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动力可能来自于固定资产投入和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的相对高效率;而较低的初始人力资本水平和较低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支出效率阻碍了经济增长;基础教育、高层次人力资本贡献、素质、出口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 张平李秀芬
- 关键词:民族地区人口红利经济增长
- 上市公司慈善行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117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1~2013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慈善捐助行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慈善捐赠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市公司慈善捐赠活动会增加企业经营绩效,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并成为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一种方式。企业应把慈善捐赠行为融入长期发展战略中,并将企业的慈善捐助行为转化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 李秀芬买红霞
-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慈善行为经营业绩
- 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以甘肃少数民族自治地区2001-2013年数据为样本,借鉴了Cobb-Douglas和Lucas生产函数,利用"岭"回归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人力资本诸变量的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和仅占11.79%,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财政投入并未形成有效的物质和人力资本贡献。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高。人力资本结构与水平对增长的贡献没有层次性差异。应当从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方面入手,提高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增长贡献。
- 李秀芬姜安印
- 关键词: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结构
- 产业技术选择与要素禀赋耦合效应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技术选择是西部新兴城市群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其在产业技术转移、扩散与变迁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文系统分析了兰西格城市群工业产业的40个分行业的技术选择水平与要素禀赋结构的交互耦合情况。实证结果显示该区域按比较优势发展的行业仅有11个,80%的行业耦合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建议。
- 张平李秀芬
- 关键词:要素禀赋
- 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计量实证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DEA以及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金融集聚指数以及生态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利用2009年—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呈现"东高-中西低"良好的统一性,而且各省市金融集聚指数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域与行业差异性,在东部西部地区,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态效率的提高;银行业、证券行业以及保险行业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大小以及方向均存在差异。
- 吴井峰
- 关键词:金融集聚生态效率超效率DEA